重点病种流程规范是等级医院评审的核点条款,必须至少达到C条款要求(一共有ABC三个等级),而流程规范针对流程的各步有明确的时限要求。
“时间”的重要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级甲等医院的重点病种与三甲医院略有差别。但脑卒中、急性心梗、高危孕产妇、高危新生儿等却是共性病种。急性创伤、急性颅脑损伤等是二甲要求,呼吸衰竭等是三甲要求。
分级诊疗在重点病种上也体现出来了,林洋暗想。
每个重点病种的落实,背后都是全面质控的影子。数据的收集,缺陷的改进,只有全员质控才能采集到信息,更好地推进质量持续改进。
看来优质护理要想真正深入,光靠一锤子远远不够,全员质控和质量持续改进是管理上的有效利器。
眼前的迷雾渐渐散了,林洋心里渐渐有了大致的轮廓。
晚上,林评匆匆踏上火车,动车在急驰,窗外,荷塘里的莲叶一片一片,间或有几朵粉色的荷花在骄阳下开得如火如荼,好一片美景。
作为一名山区县人民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长,林洋能在急诊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上做些什么?难道又是一杯水,一张课桌,一个便民盒?
专家反复强调的,做优质护理要从病人需求出发,鼓励一院一策,创新举措。
何不以专业人士的态度,形成逻辑性思维能力,从而系统性地解决问题。
林洋仿佛眼前一亮,可不可以这样。
借助医院已有的电话回访室,配合重新设计的表格(以病人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分析病人对急诊护理工作的需求,找出问题点。
然后把问题按重要性和紧迫性,两个纬度四象限归类,并得出评分,优先解决得分低和重要的内容。
在明确内容之后,将问题按环境、质量、服务、流程归类,明确时间及日程,按PDCA模式改进。
在改进之前,与护理部沟通改进意向,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
专家说得好:“护理发展的时代特点:专业发展与服务需求的平衡。”
不知不觉间,火车己经到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车站外的地面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水洼,脚一踩上去,便走水花四溅。
林洋出地站来,入眼地便是此番情景。小小雨伞根本遮不住夏日的疾风骤雨,须叟片刻,林洋半边身子就被淋湿了,脚上的鞋子也被地上的积水泡湿了。
身上衣服虽然淋湿,但林洋心里,却好似被雨甚是通透,畅快之情难以言表。
在雨中,林洋想到优质护理,从最初引起一片哗然和争议的“洗头洗脚”误解,再到今日会诊分享到各位老师的优质护理举措:自动化输液流程、静疗改革案例、AMI的流程优化、四大急症的抢救流程、预约服务的创新等等。
优质护理措施是百花齐放,令人赞叹。但在推行之初,林洋想到却是每个护理管理者,却需要在雨中前行的勇气,亲身实践的能力。
林洋满怀期待,也许不久的一天,自已能分享到更多县级医院的接地气、人性化的优质护理举措。
车站外,恰好有一方水塘,田田荷叶生长其中,这雨,来的真是时候,这一方荷叶将会更加郁郁葱葱。
目睹此情此景,林洋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写成了《优质护理,县级医院究竟应该怎么做?》,再想起自已经常看公众号,选择了一家国内有影响力的投稿了过去。
对林洋来说,考虑的是能将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只是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将管理思路理得更加清晰透彻。
没有想到的是,林洋这顺手的爱好。居然给林洋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很快,林洋的文章就在公众号上发表,引发热议如潮。
“本文作者为洛州安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林洋老师,感谢来稿!林老师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在基层护理管理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正如林老师所说,每个医院的实际情况不同,护理管理者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最重要的是从病人实际需求出发,提供病人真正需要的优质护理。希望此文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这一次投稿成功,给林洋又打开了一扇窗,那就是将自已在工作中的思考、实践以及困惑整理成文,然后投给公众号。
这就是成为一名自媒体作者的路。
林洋自已也没有想到,自已无意之举,竟打破了以往护理管理墨守成规,唯三甲医院马首是膽的局面。
基层医院,也有基层医院提升的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