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一段江湖恩怨,写一处庙堂高远,
写一首天高云阔,写一曲溪横水远。
人生苦短,不求鬼神不求仙,只求无愧天地间。
把当今尘世百态写成歌,唱出远古的江湖味道来。
夕阳挂西山。伏嵬大山北辰村的农夫打理好庄稼扛着锄头回家,路过齐家大院时,都会不经意地扫一眼这块被“书痴”风素素誉为“山虎青睐群狼艳羡,出猛将”的风水宝地。青砖青瓦的院子背靠七棵三人合臂才能围起的深山红檀,院子里则是一株上千年枝繁叶茂的老槐树坐镇,院门外不远处有石桥架于那条清澈见底从未断流的庆和溪之上。市里那位退居二线偶尔来喝茶聊天的曾老头,完全不赞同风素素“虎狼”一说,觉得这叫“背靠青山口含清泉”,以“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来推,此山水,出文士,而非将才。而在小字辈的某人眼里,这两人无非都是想着拍自己爷爷奶奶的马屁罢了。
庄稼汉们若是遇到齐家老爷子坐在门口石阶上抽旱烟,都会很尊敬地向老人打个招呼,当然,有些好事者在问好长辈的同时,还会委婉地打听下齐家那个搅得山村鸡飞狗跳的牲口的消息。当年被齐家老大带走、如今每年暑假回山林折腾的那位齐家宝贝疙瘩,被村民冠以“村畜”之名,在十里八村向来口碑极差。就拿只有两姓的北辰村来说,齐家和风家斗了大半辈子,却在对待这孩子的问题上握手言和同仇敌忾。当年被带走的第二天,就出现了只有在过年时候才会鸣鞭炮贺喜事的场景。村里有些胆量的孩子若不是忌惮齐家从狼窝里捡来个蛮力小儿子风四象给这孩子当叔,早就拉帮结伙在无数个夜里拍这牲口的黑砖了。在诸多尝试无果之后,曾出现过护犊子的妇女们集体去齐家大院的上访事件,但看到老爷子的皮鞭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哄人把戏,也就断了这个念想。在村里德高望重,他说一没人敢说二的齐家族长比他们还护犊子呢,还谈什么为民做主。只希望这畜生每年回村少折腾他们几次,就算祖坟上烧高香了。
被村里戏称为“书痴”的风素素是个经常被这孩子欺负的主儿,自己手写的书稿经常被拿去叠飞机擦屁股。奈何孩子奶奶是自己的近门姑姑,不能打不能骂,他只能忍声吞气。老太太疼孙子疼到骨子里,但看到风素素这书呆子有苦说不出的委屈表情,会给他些“小玩物”当补偿。近几个月,风老太太让他修修齐家族谱。这点事情对他这个从小待在书堆的人来说,算是小菜一碟。《行藏大族考》这种颇耗费巨大心力和精力的研究性著作他都能三年搞定,更何况山村一个小小齐家?接了任务的他点上一支烟,背着手出门上山,想着去看看建于山腰的齐家那座修葺一新的祠堂。
祠堂门口那块刻着对联的青石板是在十几年前被这个能把村子翻个底朝天的小牲口找到,虽然残破一角,但还是立在了祠堂门口。他看着祠堂里面立着的齐家先祖的雕像和排位以及墙上模糊的字迹,感叹齐家的平庸,他本来认为,出身于医药世家的姑姑风颜在的“下嫁”会为齐家复兴带来一次绝佳时机,即使战乱也不会波及,但最后还是阴差阳错的没能崛起。这里面的原因,就像这石板上某些模糊的字迹,透着不足为外人道的隐晦寒意,看不清也说不清了。
齐家祠堂从碑牌林立到后来的断壁残垣、蛛丝结满雕梁,院外从草长莺飞到枯草飞扬。有谁还记得曾经繁华的名利场,醉人的烟花巷。
繁华不过眼前一把松软的黄土,谁都记不住曾经的模样。
唯有眼前这块青石板的对联,几百年后依旧让人眼前一亮,字体俊秀,神采飞扬。
他仿佛看到一青衫书生飘逸而出,赛过神仙。
齐家,其实还算有些故事的!
风素素转了一圈回到家,坐在院子里,看着不远处的大山。
闺女风茶对于老爹经常发呆自言自语的疯魔状态早已习惯,但还是问道:“爹,你瞅啥呢?”
风素素自言自语道,齐家的故事够写一部小说啦。
很多很多年前,齐家先祖齐抟山辞官归隐伏嵬大山建村,取名北辰。
很多年后,齐家隐于平庸,一书生不甘山林清淡选择入世,十几年后背青石回山,踩着青石板的台阶,站在了整个北辰最高的祠堂门口。
回头一望,流云停驻,万人臣服。
六十多年前,齐家一少年战乱出山谋生,遇一老人,求名,老人为其取名为“齐黄图”。
十六年前,齐家老三避祸逃命前,抱一岁儿子进山,请老爹齐黄图取名。
老人拿枯枝在雪地上写下三个行楷大字“齐洛书”。
黄河出图,洛水出书,伏羲据此演八卦。
齐家这一老一少,起名字还真霸气啊!
风素素精通周易,深谙风水。知道长辈给孩子起名,看似只是一个符号,但其实也是有很多东西需要考量,比如人的性格、气量、运势是否能和名字表述的内容相当。正如道家学士能通过“姓名、生辰”等推断出你的运势。在他看来,老爷子当年流落街头乞讨过活,路遇仙风道骨的道人求名,得“黄图”二字,道人就有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意思,只不过当时的齐姓少年没有借势转运,导致了后来的“秋后算账”,瘸了一条腿,那所谓的战乱时局出枭雄,以及被人乐道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遭遇个人品质和气量所作出的抉择时,就有点别的意味了。抟扶摇直上九重霄,或者看准时机的投机取巧抑或是看淡风云的归隐田篱,就因人而异了。
至于这其中牵扯出来的恩恩怨怨,就更加难以厘清了。
老爷子当年给孙子起名“洛书”,与其说是对齐家最小一辈独苗的疼爱,不如说是把这孙子抬得能和自己平起平坐了。而这孩子以后的走势,就算是他再不看好,这几年下来,也得刮目相看了,“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咯”,毕竟把这孩子带走的人,可是当年被两位官场大佬认为“步官阶能青云直上,走商道则红顶巨商”的齐家大爷啊。
风素素端着老太太“赏赐”自己的一盏紫砂小壶,倒一小杯放在桌上,自己“滋溜”喝一口茶,对着雾气缠绕的大山自言自语道,伏嵬大山啊,敬您一杯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