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当权时期,在颐和园万寿山背面,有一片皇家御用手工业园区,独门独户的几个宫苑,分门别类地生产加工御用的东西。养蚕的、染丝的、做衣服的、做鞋袜的……行业内顶尖高手汇聚一堂,共同为皇室服务。
除了做衣服的太监,其他匠人都是民间选拔出来的。他们出身下层旗人,学习历练多年,靠手艺一点点积累资历,最好的结局就是混成业内首席,统领自己待了大半辈子的宫苑,直到死去。
那些没混成领袖的大多数,等老了,干不动了,宫里给他们养老,了此一生。还有一些技术门槛不高的门类,比如染丝,从业人员可以趁年轻出宫,该干嘛干嘛去。但是,似乎没几个人愿意出去。
为啥不愿意出去呢?在宫里做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是女性,一辈子专做精细活儿,为了保证手指光滑细嫩,别刮毛了老佛爷的绫罗绸缎,生活杂事皆由太监宫女打理——从打扫卫生到盛饭舀汤,啥也不用操心,而且伙食、住宿条件很不错,远超宫外的中产之家。
这种工作不需要处理太多人际关系,身边除了师父就是师兄弟,时间长了就像一家人一样。大家唯一的考核压力来自老佛爷,共同目标是做出精品讨老佛爷欢心。她们大多数热爱这份工作,最大的爱好是精益求精,把活儿做到极致。为了出精品,上面对她们的工作节奏给予了一些自由度,加班加点并非常态。这么一来,她们几乎每天都活在“心流”的状态里,虽然没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倒也能靠手艺图个岁月静好。
放在现在的社会语境里,大多数年轻人从幼年就要承受长达十几年的学业压力,层层筛选,拼尽力气和运气,才有幸获得进大厂996的“福报”。随后没几年,又要面临35岁被淘汰的风险,行业洗牌躺枪的风险,另起炉灶失败的风险…总之,你半生学来的手艺,很可能瞬间变成垃圾、累赘,说鸡肋都是客气。
这么一看,进宫做鞋不能不说是条不错的出路——学好一门手艺傍身,拥有经济独立,还能带徒弟,越老越值钱。尽管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也不用操心房贷车贷。虽然无缘结婚生子,但也不用操心学区房,更不必担心家暴、小三、丧偶式育儿和婆媳关系。特别是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把结婚生子作为必选项的当下,能有个一技之长养活自己,大家就觉得人间值得了。如果还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还能站着把钱挣了,那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当然,进大厂996有大把实现财务自由的,进宫做鞋有大把埋葬青春的。可是,相对于人类不断取得的辉煌进步,似乎人们内心更渴望相对确定的人生。不确定性虽然提供了让人振奋的希望,却也更大概率地存在失望和恐惧的风险,一只只突然冒出的黑天鹅,让太多努力化为泡影,让生活的小船说翻就翻。
当我们努力去捉住什么的时候,往往失去了更多。要自由,失去稳定。要多彩,失去清晰。要独立,失去温暖。要强大,失去支撑。
当回眸过去,却发现那些想要的,仍在原地等你。你需要的,从来就没有那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