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世的牵挂
“使唤丫头”和“工头”的双重身份,让孩子“敬”从何来

“使唤丫头”和“工头”的双重身份,让孩子“敬”从何来

作者: 但雨泽 | 来源:发表于2018-04-06 14:35 被阅读31次

   

如果家长在生活上是孩子的“使唤丫头”,在学习上又变成了“工头”,孩子如何能敬重您?

案例:

还在师范读书的时候,有个同乡的师兄回母校看望我们,和我们谈起了教书的体会,有一点我记忆特别深刻。他说,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得让他流泪,而要让孩子流泪,当其他方法都无效的时候,只要说起他的父母为了他如何如何辛苦,孩子的眼泪马上会掉下来。这时,再继续对孩子进行教育,效果往往很不错。后来我自己做了老师,这个方法果真屡试不爽。可现在,这个方法几乎已不起什么作用了。有时,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或学习成绩退步很大,把学生找来,教育了一番见没什么效果,我就尝试运用那师兄所教的提起父母这个“撒手锏”.只见学生本来还有些想改悔的意思,一听我提起父母,却更加不以为然了。

学生变化的原因何在?父母有责任啊。如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好多父母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却只知道给孩子吃好、穿好、玩好,认为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关爱;也有家长把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作为父母之爱的表现.他们忽视了对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有的学生还对我说,别提我的父母,我一天到晚都没法看见他们,我出门上学的时候,时候,他们还没有起床;我放学回家的时候,他们还在工作。“父母不关心我的,他们正在闹离婚呢.我恨死他们了。”……现在社会变化了,父母的观念也在变化,可好多变化都严重阻碍了孩健康成长.(柳永忠)

点评:

为什么孩子说起父母不再流泪?

柳老师归结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做人育”,一个是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

愚以为这两个结论都不够中肯。

从逻辑上说,你要证明现在的孩子是因为父母忽视了对他做人的教育而对父母感情冷漠,你就得证明过去的家长比现在更重视对做人的教育,所以孩子对父母感情深厚.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事实不足以支持这样的说法.事实上过去的家长忙于生存,普遍很少“教育”孩子,甚至可以说,他们并没有时间和精力重视这个,轻视那个。

说现在的家长不关心孩子,恐怕证据也不足.我手头没有统计数字,但是据我的观察,因为工作、婚姻等原因放弃孩子不管的家长占比是很小的,绝大部分家长把孩子的事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说家长“不关心孩子”,家长肯定会大呼“冤枉”.那么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亲情淡漠呢?

这值得认真细致研究,我这里先说点初步想法,供大家参考。愚以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是家长本身的“角色畸变”和“角色分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加上人口压力剧增,致使就业竟争空前激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家长虑及独生子女的前途和个人的晚年生活,对孩子教育投入了史无前例的精力和财力.怎么做呢?通常的办法是,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以期换取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服务,以期给他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威逼、恐吓,以期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这些做法显然都是很不明智的,即使单纯为了应试,这样做也最终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但是多数家长也就只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了.他们脑子里没有贮存过社会转型时期怎样抓孩子学习成绩的信息.他们只能随大流,跟潮流.于是很多家长(比例相当大)的角色就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畸变和分裂。

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服务,这两条把家长变成了孩子的“奴隶”和“使唤丫头”.家长处处讨好孩子,失去了家长的基本权威,以致孩子瞧不起家长了.孩子对家长的亲情关键是一个“敬”字。古人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对家长应该有感恩的心态.可是当你给孩子当奴隶的时候(尤其是父母都如此的时候,孩子的感恩声心态肯定要发生畸变,因为主人对于使唤丫头,一般是没有感恩之心的。

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威逼、恐吓,后果更严重,那就是造成了孩子对家长的反感、怨恨甚至仇恨,因为这时候亲子关系已经变成了工头和打工仔的关系称.向打工仔说起工头来,他会“流泪”吗?

竟争的压力使家长的教育人格发生了畸变和分裂,向右,变成了“奴隶”,向左,变成了“暴君”.孩子搞不清家长为什么会忽然对自己那样百依百顺,忽然又对自己那样冷酷无情.家长的人格分裂导致了孩子人格的分裂.最典型的表现是,孩子们既讨厌家长,又离不开家长.家长对孩子又依赖(期望式依赖),又专横;孩子对家长又依赖(寄生式依赖),又冷漠.神经兮兮的家长培养出了神经兮兮的孩子。二者完全对称,很平衡。解决这个问题是很难的。当前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事情首先不是埋怨学生,而是指导家长,孩子是受害者。

家长只要不当“家奴”,孩子是不会蔑视他们的;家长只要不当“工头”,孩子是不会仇恨他们的.而教师只要不抱住老“经典”不放,办法总会有的,效果也会有的.

文章整理自《今天怎样做老师:王晓春》

相关文章

  • “使唤丫头”和“工头”的双重身份,让孩子“敬”从何来

    如果家长在生活上是孩子的“使唤丫头”,在学习上又变成了“工头”,孩子如何能敬重您? 案例: 还在师范读书的时候...

  • 使唤丫头

    醒来,去了一趟厕所,赶紧又钻回被窝。休息日就爱赖床不起。 枕边人也醒了,第一件事先伸手摸他的手机,“哎呀,没有多少...

  • 丫头情结

    丫头二字,有它曾经的历史发展,在我的生命里,对它亦是心有千千结。 有句歇后语:使唤丫头拿钥匙——当家做不了主。使唤...

  • 舍得使唤孩子

    “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的爱的误区。实际上,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

  • 《祎丫语录》之:闺女就是拿来麻烦的!

    周末在家,我一会让丫头帮我做这个,一会让做那个,自我感觉有些使唤多了。就说:“算了,闺女,不麻烦了。妈妈自己做吧!...

  • 寄居

    “身体有多么顺从,灵魂就有多么抗拒!” 从阳坡乡下,到平凉市我学会了在楼群夹缝中求生学会高脚杯的红酒给口臭的工头敬...

  • 不测之心

    21年前的拐卖案1996年,吴先生和敬先生一起在西安的一个工地上做包工头,吴先生就是吴琴的父亲,敬先生也有一个4岁...

  • 早安育儿分享-第27天

    [爱心]早安育儿分享-第27天 『懂得“使唤”孩子,才能让孩子变优秀!』 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使唤”孩子,这是很...

  • 懂得“使唤”孩子,才能让孩子变优秀

    王学芹育儿分享 【懂得“使唤”孩子,才能让孩子变优秀】 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使唤”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的爱的误区。...

  •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昨晚和丫头聊天,聊到12点,丫头便让我和她一起睡。自从孩子上小学后,便很少陪她睡。丫头今年11岁,我想,青春期的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使唤丫头”和“工头”的双重身份,让孩子“敬”从何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hs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