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长沙某地的11岁孩子洪洪(化名),近日,因剧烈腹痛,且严重呕吐,呕吐物中含红色液体,被送至当地医院就诊。
经相关CT检查发现其消化道内有异物,且腹腔内有大量积液,穿刺检查竟抽出淡红色液体,为求进一步治疗,便将洪洪转院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救治。
接诊医师了解到,洪洪性格内向,直到腹痛呕吐不止才告诉家人,20天前他曾吃下了“磁力珠”。
由于害怕家人责骂,还以为会自己排出去,也就一直没说出来,直到实在疼痛难忍……
接诊医师根据检查结果,综合情况考虑洪洪是消化道异物,且出现穿孔、感染性休克,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凌晨时分,洪洪被送上了手术室,手术团队从患儿的结肠内取出共8粒磁珠,术后给予同期抗感染等康复治疗。

目前,患儿已拔除气管导管,生命体征暂时平稳,后续还需观察治疗。
医师表示
磁力珠又叫巴克球,这种磁力玩具相信很多孩子都玩过,一粒粒的磁珠排列在一起,每粒直径仅5毫米,可以随意组合成任意造型。
但同时,“巴克球”具有高达4000高斯的磁力,这种玩具小巧易被误食。
磁珠吸引力极强,当多个存在于消化道内,物体相互吸引压迫,容易造成消化道出现梗阻、胃肠壁缺血坏死、穿孔、腹膜炎等严重胃肠道损伤,甚至引起骤发性腹痛。
长时间后形成化学性或细菌性腹膜炎以及中毒性休克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医师提醒
家长要重视,医院收治的患儿中,年龄从一岁到十几岁不等,年纪小但好奇心重,且缺乏危险意识,容易引发误吞。
要注意类似“巴克球”这样体积较小的玩具,重视安全隐患,哪怕是大小孩,家长也不能放松警惕,让其意识到危害性,避免意外发生。
通讯员 湖南省儿童医院 王栩、刘美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