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学 || 唐诗艺术-41

国学 || 唐诗艺术-41

作者: YangSiR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8-11 00:05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11 唐诗的声律②

    第三个方面:声调。声调是近体诗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所谓“声调”,简单来说就是指“平、上、去、入”四声。这四声,虽然早就存在于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但是并没有被人们所察觉到,更谈不上具体运用了。到了“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王融等人发现了人们日常语言中的这四种声调,于是就将其提炼、总结出来,并应用到诗歌创作中,于是就形成了格律诗的雏形。

    现在的问题是,“这四种声调如何进行搭配?搭配后会形成什么样的效果?”这是谁都无法预知的事。在经过长期的实践后,沈约总结道,“是前有浮声,后须切响。”这里所说的“浮声”指的就是“平声”,而“切响”就是仄声。这样的搭配,会让诗歌出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的效果,从而形成了“高低、长短、轻重不同”的变化,让诗歌有了一种音乐之美

    在沈约等人所创作诗歌的基础上,唐人把四声的运用予以了简化。他们把四声分成了“平仄”两部。所谓的“仄”,意即“不平”,它包括“上、去、入”三声。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唐诗创作的“声调”问题。在创作诗歌时,你只要注意“平”和“仄”两类就可以了。后人把唐人的这种做法,称之为“四声二元化”。

    下面我们来看看唐人“近体诗”创作在“声调”方面的规则。简单来说,所谓的“规则”分为“平仄律”和“黏式律”两类。所谓的“平仄律”就是指,“在一句之内平仄相间,在一联之内平仄相对”。而所谓的“黏式律”则是指,“在两联之间平仄相黏”。

    具体来说,在五言诗的每一句里,习惯上每两个音节要顿一下。如果前两个音节是“仄仄”,那么后两个音节就必须是“平平”。“仄”和“平”相间交错。而在两句之间,“平仄”就形成了相对的关系。大体的规则便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从这里我们看到,上一联的末句是“平平仄仄平”,下一联的首句就是“平平平仄仄”。所以说在“两联”之间,它们又是黏合的。

    那为什么上下联之间要基本黏合、而不是全部黏合?在这里,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我们厘清。

    第一,两个音节中的第二个音节是它的关键点。换句话说,是声调的落脚点,它必须严守“平仄律”的规定,而第一个音节则是可以变化的。所以我们看它“是否黏合”,主要是看它的第二、四这两个声调是否相同。如果“相同”,那就是黏合了。

    第二,由于近体诗要求偶句押韵,而且必须押平声韵。而奇字句的末字,由于要和偶句的末字相对,又必须是仄声。因为奇字句的末字是仄声,就使得前边的平仄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于是第三句就会变成“平平平仄仄”。这样的一种黏合,就使得整首诗有了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节奏感的凸显就显得特别的明显。

    所以说,声调的运用,使近体诗表现出了一种异乎寻常的、错综的变化之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 || 唐诗艺术-4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qs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