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六,想跑偏一下,回顾一下这一年看的书(不包括专业书,不包括买了却没看的书)和一些与读书有关的心情与故事。
年初看的《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的。因为去年看了他的《生活的艺术》,对林产生了兴趣,就开始看这本,因为是随笔散文,看的比较快。后来还买了他译的《浮生六记》,不过尚未看完,但是里面的陈芸果然是美好之极。
生日的时候买了几本小书,很闲适地看完了聂鲁达的《疑问集》,非常有趣,比如“在我睡觉或生病时,谁来替我生活?”还有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特别细腻,比如“我想,世上的的确确有多种多样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活着。产生这样的感觉还是第一次。想到这里,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我实在好久未曾哭过了。”
4月那一阵,整个人懵的状态,只想极力逃避,一个人去现场参加梁晓声老师的新书见面会,站着听完了两个小时的讲座,买回来老师的《生命何以高贵》,感受到老师的情怀,也很认同老师说“年轻时要做个三分欲望,七分理性的人”的观点。中午见完朋友,又去看刘轩老师的见面会,买了《祝你好运》。6月和朋友参加了曹文轩老师的见面会,买了老师的新作《蜻蜓眼》和小说《草房子》,但是很遗憾还没有看完。
有一段时间,深为自己的状态困扰,买了一本《懂得爱》,出乎意料的,除了受到要勇敢爱别人的启发外,里面的这段话反而给我更大的震撼。“成长过程因为角色而得到赞赏的人,容易把自己物化,碰触不到自己更深的本质,因而容易自恨,缺乏使他们回归生命本质的自我觉察和自我接纳。”觉得恍然大悟。而《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是在这一阵看完的,周末的午后,一杯咖啡,还记得当时的心情。
后来,又看了《缘缘堂随笔》,《人兽鬼》和《皮囊》。都是散文随笔,不过读皮囊的感觉并不那么好,觉得痕迹略重,感情略刻意。后面两本大部分是在六月底往返烟台的高铁上看完的,闺蜜结婚,我做伴娘,个中滋味,非常复杂,也是在这次后暗自发誓不再做伴娘。再加上中间经历的一些事,现在还是会想起那个桃子。其实非常喜欢在高铁上看书,五一回家看完了《祝你好运》,十月份去上海出差,看的是刘瑜的《民主的细节》。
后半年,仍然有看些轻松的比如《夜莺与玫瑰》,贾平凹新作《自在独行》,胡适《四十自述》,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等。更多地开始看一些实用的书,比如《匠人精神》,《秘密》,《优雅》,《万万没想到》,《把时间当做朋友》,《国富论》,《麦肯锡工作法》,《自控力》。每一本书都能得到启发和感悟,当然更多地还是要反观自己的生活。
2016读书之路大概如此。去了一些实体书店,见了几位作家,买了一些书,有经典还有新作。
但是,读的不够快,很多买的还没有看,而且读的种类不够丰富,基本在散文随笔小说和实用书类,今后还是要加大难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急需深入思考和输出,幸好,发现了自控力lab,结识了优秀的队友互相鼓励和监督。
2017,继续前行。
10/70+小力班109+2016的一部分之读过的书和记住的心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