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是对生命的一次神奇探索,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打开已经尘封的童年世界,去看一看当年的我们,是怎样长大的。
新手父母养育孩子的时候,往往过于紧张,对孩子成长的认识有时候是武断的,反而压制了孩子刚刚迈出的成长步伐的能力。我们是孩子的保护人,却常常忘了童年的样子。每一个孩子都以为自己是魔法师。
在孩子的童年早期,他很像一位魔法师,觉得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能导致事情的发生。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8个月大的儿子坐在餐椅上,但是他把所有能抓到的东西都往地上扔,如何劝说都没有用,他会抓住一切机会丢下去。我们有时候气恼、有时候觉得可笑,有时候又无可奈何。最后你不得已,把所有东西都收了回来。这时候你的孩子觉得特别无聊。一直到我们从育儿书上学习到,这是孩子们在认识因果关系,手放开,东西就会掉下去。
当孩子再大一点儿,他会害怕噪音,比如楼下鸣笛的小汽车、奔驰而过的救护车、甚至是家里正在工作的吸尘器和吹风机。在他们的小世界里,这些都是非常恐惧的东西。有的孩子试图通过自己的举动来解决恐惧,比如说哭着要求你把吹风机关掉,或者捂住耳朵、但有的孩子的恐惧非常真实、强烈,以至于防范危险成为他们人格特质的一部分。
当孩子进了学校,他们可能会无理由地攻击领导或者学校里的小朋友,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防范想象中的危险。就像刚刚生完幼崽的母猫,看谁都像入侵者。哪怕那个孩子其实并没有做什么,但是为了自卫,他必须先出击。
而当我们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他往往会说,是那个孩子想攻击他,他不得不这么做。这些看起来“粗暴”、“富有攻击性”、“好斗”的孩子,往往有着幻想的恐惧。
我们甚至会发现年幼的孩子常常有一只幻想的猛兽,这个猛兽与我们长时间的生活在一起。假装游戏,通过保持想象与现实的界限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将幻想中的猛兽控制在他该有的地方,这是孩子的一种能力。甚至依靠幻想能满足自己内心渴望的孩子,往往更能忍受现实世界中的挫折、并且接受现实世界对他的要求。
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
孩子常常与文明格格不入。
新手父母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刚吃好奶闭上眼睛睡得好香,但手刚放开碰到床,他会在那个瞬间醒来,不满地看你一眼,并且开始大哭。折腾几个回合以后,父母缴械投降,抱着孩子入睡。又有的时候,刚喂完不一会儿又哭起来,父母继续喂,安静了一会儿又哭起来,父母焦头烂额,孩子不依不饶。育儿公众号上会说,孩子可能是饿了尿了渴了不舒服了无聊了不高兴了……问题是,到底是哪一种呢?难道要全都试过一遍?《魔法岁月》里给出了一个答案,孩子可能只是想要吸吮而已,因为吸吮是他的本能。本能让他觉得安全并且放松,一个安抚奶嘴就能搞定一切。
如果,他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我们会认为他养成了骄纵的习惯。噢不,可能在3岁他就会被打上这样的标签。但他还只是一个小婴儿,可如果父母坚决认为好习惯要从小培养,那么孩子就要遭罪了。他会无休无止地哭泣,希望可以达成吸吮的目的,但是父母却会为了培养他坚毅的个性和不叛逆的性格坚决不服从。最后可能父母胜利了,但是这种需求没有被满足,早晚有一天要释放出来。比如口欲期没有满足的孩子,往往到了很大的时候还是喜欢吃手。比如孩子变得沉默,内向……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孩子用更多的障碍来对抗: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排泄障碍等等……
在《魔法岁月》看来,婴幼儿出现的大量问题,都发生在向新发展阶段过渡的关键期。比如说婴儿对母亲的强烈依恋,导致孩子在与母亲分离的一段时间会出现分享焦虑。婴儿独立行动能力的出现以及他们力争保持直立姿势的愿望,会导致只要他们的身体活动受到限制,就会引发焦虑和典型的行为问题,比如跟父母对抗,让我坐下我不坐,反复要求直立。在他们1岁以后,能够自主行动而产生的自我独立意识给他们带来了违拗期,“不要不要不要”。甚至很多宝宝被要求1岁以后要断奶,1岁以后要自主排便,这些都是外部文明强加给他们的限制。
作为一个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太强的孩子,出现阶段性的障碍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带着孩子认识现实世界。
我们常常会下意识地认为,很多问题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可是孩子生理上是会长大的,他们会以可预见的途径走向成熟,但心理上不是。这种生理上的成熟遵循了人类的遗传规律,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后天教育。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比如说行为标准的获得、对冲动与欲望的抑制,离开了教育是无法实现的。除非我们要求孩子,否则他们不会控制自己的冲动。
所以,我们该怎么控制孩子的行为呢?在他3岁以前,他对自己冲动的克制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因素,比如他想去拿锤子或者改锥,把他们插进插座里,这是多么可怕的行为,但是如果父母对他说“不”,他会因为爱父母、对父母的赞同和否定的重视而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的父母可能会疑惑,可是我跟他说了无数次不要把东西扔在地上,他还是会扔呀?两岁的孩子不停重复父母不喜欢的行为,一点都不妨碍他对父母的爱。因为他的自控力实在是太弱了,在他的语言能力发展到能克制冲动之前,我们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对他不停地重复“不”,并且这种禁令的累积效应出现是很慢的,导致很多人都看不到什么进展。但是你仔细观察,他可能会在要捣乱之前,自己会说出“不要扔地上”这样的话,或者他会犹豫一下,脸上浮现出内疚的神情,这都是进步。
再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采取“理解但不纵容”的原则进行教育,这跟现在大热的“正面管教”其实是一个道理,很不可思议的是,这是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一本书,再次验证了经典的魅力。当孩子开始会说话时,我们要教他不要只是释放攻击情绪而要逐渐说出自己的感受,用言语来处理冲突,控制冲动。当孩子已经长大,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要从原始方式释放情绪,变成要求他们学会自我控制。
在《魔法岁月》里,很多我关心的问题都有了答案。孩子到底在怕什么?孩子晚上总是夜醒怎么办?这些知识都非常实用,但更实用的,是背后的一整套思维体系。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没有万能处方。唯有理解孩子,才能让养育更轻松,唯有爱的教育,才能让孩子长大成人。童年,是我们心中的神秘圣地,可望而不可即,借着养育孩子的机会,我们有幸能够重回记忆开始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