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某群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
一位群友在群主的推荐下买了一箱水果,花了10天才收到。
买了两箱到了一箱,并且,这一箱打开以后,水果发霉,个又小又烂。
这时,群友生气了。
群友:很伤心。
群主:建议先搞清楚状况,抱怨是最容易的事,抱怨不能让世界更美好。
群友:拿到手上都是烂的,怎么搞清楚?
群主:抱怨不利于搞清楚状况。
群友:我是因为相信你,结果就出了问题。我就是相信你才买的,两箱就这几个,能不生气吗?收到货晚、又是烂的,你说我抱怨,我在说明事实,同时不希望你推荐的特别是吃的东西有那么糟糕,大家都相信你。
群主:有情绪时就无法就事论事,需要放下情绪才能拿起事情,同时我也是消费者,也一样是凡人。
群主:你是想发泄情绪还是解决问题?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找出做错的那一方,比如这件事情,我们不需要在事情层面死磕,而是需要反省事背后,人的内在模式,会不会是因为一心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或者无辜的自保心里,而让我们一定得把手指到另外一个过错者身上呢?
02
最近群内正在读海蓝博士的《不完美才美》,恰好此事发生时,我们读到了情绪ABC理论。
在事情发生的时候,造成我们情绪的原因,不是这个事件本身,而是我们的主观认识和评价。这个时候,人对事件的看法,想法和评价,就决定了这个事件会怎么发展。
事情发生时,我们有情绪,是因为情绪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闭上眼睛,问问自己:
1.引起我的情绪的这件事背后,我究竟想要什么?是尊重?是赔偿?是被关心?被关爱?
2.这件事给我带来了愤怒、悲伤、失望的感受。
3.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我是那么信任群主,信任平台,结果发生了这样的事。
4.我究竟想要什么?我想要一个人为这件事承担后果,因为我伤心、生气。
5.到底是什么需求没被满足,才导致这样的情绪?是因为我在其他事情上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可能当时解决的不愉快,给我造成了心理阴影,我会认为上天这么不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
(以上假设我是这位群友)
03
我们运用情绪ABC 理论来解读一下。
A:指诱发性事件(收到了一箱烂水果)
B:遇到诱发事件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看法、解释和评价。
C:情绪及行为结果。
解读1:
我感觉被欺骗了,为什么我第一次在网上买水果,就买到了这样的水果?
情绪:愤怒是8分
行为:我生气、愤恨,不愿再相信网络。
结果:以后可能不会从网上买东西了。
解读2:我在其他平台也买过水果,也出现过这种状况。既然群主她不生产水果的,也不运输水果的,这件事情和她有关吗?
情绪:愤怒5分,平静2分
行为:原来群主也买了水果,群主也没有收到,快递丢了,群主要求客服补发了。
结果:别人也有过这个状况,那看来,我这个状况也很正常,我去解决就好了。
解读3:我信任群主,我信任这个平台,结果买下的是这样一种水果,我觉得我不被重视,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平,这样对待我?
情绪:愤怒7分,难过5分
行为:因为这个事情,一定要找一个过错方来承担这个责任,找谁呢?当然就找群主。
结果:我把这件事情怨在群主身上,这样,过错都是别人的,我也不寻求解决的方法。即使我有需求,以后也不会去找她。
解读4: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在其他情况的遭遇,因为情绪控制不好,事情没有完美解决。感受不到被尊重、被爱。
情绪:低落7分
行为:想找人哭诉
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根本就没有想办法解决,只是想发火。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究竟是想找一个人埋怨就好,还是说想解决问题?
04
如果我们就是想埋怨、想发泄情绪,可能找对了一个发泄方向、或者发泄对象,但是与事情有关吗?与事情的解决有利吗?丝毫没有任何相关的利益会产生,反而导致了个人之间的矛盾。
每一个人都希望被理解,被喜欢,被接纳,被尊重,被人爱,被人肯定,而我们又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问题。
人性是向善的,当我知道其实所有人的内心最深层的愿望,和我们是一致的,我们与他人就不会远离,也不会持久的心怀怨恨和孤独,我们就有可能在一次又一次的伤心难过之后,选择重新面对,并再次燃起与人连接、感受温暖的希望。
齐悦社群季度班第42篇
https://www.jianshu.com/c/bfaccd4b48d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