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巧儿
1 为了见到母亲,他努力成为学霸
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在李静的访谈节目中,说过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河北农村的一个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母一起去北京打工,但后来只有父亲独自回家。
父亲回到家后,立即把母亲的照片衣服都烧了。
男孩很惊讶地问父亲怎么了?我妈呢?
父亲很严肃地说:“从今以后你就好好学习,什么都不要问!”
男孩听了,真的再也没有向父亲问过母亲的事,非常努力地学习,高考时考了643分,本来可以报选人大的,他却选了武汉大学。
倪萍问他为什么?
男孩说:“因为我一直听说妈妈在武汉。”
倪萍二问男孩:“那么这九年,你爸爸又找人了吗?”
男孩说:“没有。我爸爸打两份工挣钱给我交学费。”
倪萍三问男孩:“那么生活上谁照顾你呢?”
男孩说:“我和我爸爸都会做饭。”
倪萍四问男孩:“你的拿手菜是什么?”
男孩说:“我是炒土豆片,我爸爸是炒土豆丝。”
而父子俩的拿手菜之所以和土豆有关,是因为父亲担心儿子切丝切到手,父亲工作后回来可以切丝炒,儿子听父亲的话便切片。
冬天,父亲开着破旧的像拖拉机一样的车子送男孩上学,没有一天耽搁;夏天,男孩天不亮就走路去上学。
男孩就这样在父亲的厚爱和贫穷环境下成长,一直是学霸,生活也极其俭朴,18岁了,但能让自己在外面不显得失礼的衣服仅有三件T恤和一件羽绒衫。
后来,男孩也通过倪萍的节目找到了母亲,也得知了当年父母出门打工但只有父亲一个人回家的真相:原来,当年母亲和一个男人走了,在常州安了家。
母亲请男孩到常州去,但父亲经济困难拿不出路费。
倪萍问男孩:“你怨妈妈吗?想去妈妈那儿吗?”
男孩说不怨,想去。
倪萍听后落泪,节目组支付了男孩去常州的路费。
02 儿女对父母的感情依赖是忠贞不渝的
父母离婚后,男孩努力地学习终于学霸,九年后,终于凭着高考的优异成绩,和日思夜想的母亲见了面。
九年,父亲给予了儿子最暖心最专注的父爱,却不准儿子提起母亲,儿子也没有再见到母亲一面,但这一切,都没有办法制止儿子想念母亲。
每一个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
在中国,绝大部分的女性为人母后,也同时继承了母性的温柔和忍耐,而母亲之所以在九年来没有见过儿子一面,也许有她不为人知的难处,所以,我想,在儿子日思夜想母亲时,母亲也会在日思夜想着儿子吧!
每个人的性格和情感都是复杂的,夫妻间的感情变化和相处方式是否对错,外人很难评判,但是,巧儿以为,儿女对父母的感情依赖,绝大部分是忠贞不渝的。
巧儿也时常听到一些离婚人士在谈到儿女时,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只有父亲或母亲独力抚养孩子成人,期间父亲或母亲一直单身,于是孩子成年后,绝大部分都会去寻找在童年和少年缺失的父爱或者母爱,让独力抚养孩子成年的单亲家长心理上多多少少会失落和黯然神伤。
一位女性读者说,她和丈夫离婚后,她没有禁止过丈夫探望儿子,但丈夫从来没有探望过儿子。多年来,她一直独力抚养儿子,没有再婚。她以为儿子对父亲的感情已经很淡漠,但是当儿子成年后,在得知父亲的消息时,仍然决定请父亲参加自己的婚礼。
她说:“为了儿子不受委屈,我拒绝过相亲,也拒绝过别人的追求,独力辛苦抚养儿子至成年,而前夫却不费吹灰之力被儿子再次接纳,老实说,我真的很失落,心里多少有一些愤愤不平。”
巧儿后记
有一些夫妻,一方在婚姻期间经历过配偶给予的刻骨铭心之痛后,不再相信婚姻和爱情里的温暖,也害怕再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于是选择不再步入婚姻,独力抚养孩子。
不可否认,有的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比双亲家庭出来的优秀,这是因为单亲家长在教育上的努力或者本身也很优秀。
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在孩子的心理上是不同的,彼此间也很难逾越的。
所以,当巧儿每次听到那些说“为了孩子不想再婚”或者以不愿意让孩子再受到伤害为由,拒绝相信自己的未来与爱情和婚姻再也没有缘分的单亲家长,总会叹息一声。
巧儿一直认为,爱情和婚姻都是互惠互利的,离婚后,千万别以孩子为借口把自己蜷缩在自我单身的空间,放好心态,遇到有合适的再婚对象,当爱则爱,当婚则婚,至于孩子,待孩子成年后有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后,终究会理解你的。
你认为巧儿说得对吗?欢迎留言。
今日话题:离婚后,你还相信婚姻吗?有合适对象时,会选择再婚吗?
(本文作者:李巧儿,多平台原创作者,微信公众号:锦时阅读。感谢阅读,盗用必究。图片来源网络,如侵必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