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黄”不加糖

作者: 若安山 | 来源:发表于2022-01-19 19:43 被阅读0次

国人对“黄色”向来敏感,这里所说的敏感不是人本能的那种敏感,而是抑制本能所表现出来的“敏感”。开篇有必要点一下题,我认为的色,是正常、本性的;而“黄色”则偏向于把原本正常的“色”玷染,加以标榜、贴上标签。今天谈的便是这个“黄色”,简称“黄”。

最近偶读闲书,了解到丹麦国当年制“黄”的一些旧闻史实。

自1967年起,丹麦人做过反其道而“制”黄的尝试——当局开放了香艳文学作品的传播权限(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影视业发达,更没有网络,书刊是当时重要的传播工具和娱乐工具),并规定了香艳作品可以生产,任何无限尺度的香艳作品均可以销售给十六岁以上的人。此外,丹麦还放开了针对黄色服务业的禁令,将其合法化、规范化。也就是说,丹麦采取了相对放任式的性解禁措施。

结果如何呢?据书中记载:一方面,大多数丹麦人只是在放开政策的初期报复性地抢购香艳作品,等开禁几年后,他们的热衷度逐渐下降,黄色的书刊商店甚至从哥本哈根居民区绝迹了。另一方面,自黄色服务业合法化后,不可描述的侵犯现象逐渐减少——其中猥亵案件下降80%,暴力侮辱侵犯案件也在相应减少。

相较之下,半个世纪后的中国对“黄”采取的依然是明令禁止的做法。当然,中国并非唯一对“黄”嗤之以鼻、禁“黄”不疲的国家。美国这个起初由乡下无赖团伙组成的国家,也曾经历过对黄大禁特禁的时期,效果却不理想。

在改“黄”制“黄”上,西方人似乎比较顺利,也比较符合人性,这是文化属性影响下的结果。诚然,文化无优劣,各有闪光点那是必然。

熟知中国人文历史的人当知道,中国古人也曾有过很长一段时期谈“色”自然而然不做作,那时候的色就是色,从来不“黄”。而自某个时代起,皇权愈加巩固,读书人愈加像狗,他们猛舔权力集大成者,襄助其搞愚民政策;他们自上而下一边干着只准州官放火的勾当,一面高喊“三纲五常”、“脏唐臭汉”那样的话……一代代传下来,犹如基因变异了一般,人性的虚伪和扭曲便根深蒂固了。诚然,突变后的基因未必是坏基因,但总有不像话的地方。

时至今日依然把“色”越搅越“黄”,已然两面三刀了还标榜要一刀切,那就太不合时宜了。

文/若安山

相关文章

  • 谈“黄”不加糖

    国人对“黄色”向来敏感,这里所说的敏感不是人本能的那种敏感,而是抑制本能所表现出来的“敏感”。开篇有必要点一下题,...

  • 不额外加糖

    今天早上去食堂买了杯豆浆喝,没有原味的那种了,就只好买杯加了糖的甜豆浆。热乎的豆浆还有点烫,我借着吸管小心翼翼地吸...

  • 2018-12-23

    夜晚 依旧不痛不痒 像极了白水加糖 温润如常

  • 加糖

  • 加糖

    “你不是我的糖,再见了。” 陈然摁完这句话,点击发送,短信发送成功。他把蒋糖的联系方式全部拉黑删除了,发了一条动态...

  • 加糖

    浪漫不一定是情话说给耳朵听, 也可以是他愿意听她说一大堆的废话,她抢着说的时候,他不打断她,却一直句句都有回应她。...

  • 生活很苦

    这个咖啡没加糖。 嗯。 苦吗? 不。 为什么? 生活可比咖啡苦多了。

  • 2018-09-06我也谈谈“性”

    中国人谈“性”总是遮遮掩掩,被人誉为“黄”、“色”,“不正经”等等。 可是不谈一谈,对孩子不普及一下“性教育”,孩...

  • 30岁的职场女性,你在理所应当的拿着死工资吗?

    原创: 糖心苹果 添加糖心苹果个人微信“18939552121”,看有料的朋友圈~ 月初,在湖畔大学讲课的马云谈什...

  • 老黄不黄

    老黄不黄 一 其实,老黄一点也不黄。见过他的人都这么说。 上大学那会儿,老黄住在我宿舍的斜对门。说实在的,他长的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黄”不加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yr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