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面对各种各样接踵而至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也会激起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于正面的情绪,我们当然双手欢迎,而对于负面情绪就会常常避之不及。
但是,逃避,并不能真正让负面情绪消失。有的时候,反而越是逃避,越是被情绪牵着走。
比如,一大早就遇到遇见一件糟心的事情,让自己非常的郁闷或者愤怒。而在那个当下,我们没有及时去处理这个情绪,这个这种郁闷或者生气的感受没有被看到,或是没有得到有效纾解,就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里,在遇到另一个事情的时候,突然就爆发出来了。
因此,疗愈负面情绪,首先要做到觉察,要能看见某个负面情绪升起,并且愿意去面对和解决它。
张德芬老师说过:“没有觉察就无从改变,更无法解决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舒服的时候,会先自己看清出这份不舒服是来自哪里,需要自我负责的时候,我会去负责;需要我去放下的时候,我会放下。”
要对我们产生的负面情绪有觉察,能够看见自己当下正在生气,并且能够看到自己是因为什么而生气,能够知道是对方的那句话戳中了自己的爆点
很多时候,同样的一句话对于不同的人能引起的情绪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状态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的,每一个人的在乎的点也千差万别。所以,我们自己要能够知道,为什么这句话会激起自己的某种负面情绪,而另外一个人听到却没有什么感觉。
这说明,这句话戳中自己的痛处。我们要能感受到、觉察到这一点。当我们启动理智去分析这些负面情绪的来源时,我们就从一个所谓的受害者变成了旁观者,就可以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一些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都能给出这样那样的意见建议,对于规劝别人我们都驾轻就熟。可是,事情轮到自己时,我们反而会被困住,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我想,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所以,当负面情绪升起时,我们要按下暂停键,要停下来感受当下的这个情绪。
要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负面情绪。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看见它,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让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当我们拥有了觉察的能力,我们就要拿回主宰情绪的掌控力。因为不害怕这些负面感受,所以内心强大。而为什么他们不害怕呢?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更愿意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更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老话说:君子无能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就是告诫我们,要为自己的情绪、行为负责。
当我们愿意承担责任,当我们发现产生这样那样负面情绪的根源,可能不是对方一句不敬的话,而是这句话戳中了我们的一个能够激起负面情绪的点。一样的话,不一样的人的人反应是不同的。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反思,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情绪。然后,经过抽丝剥茧、追根溯源,我们就能发现,原来是自己童年的某种经历所以自己对某些话特别敏感,原来是自己对于自己某方面的不满,所以对某些字眼特别抗拒,原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系列事情,让我们对于某些事情特别在意。
当我们能够在觉察之后,暂停,并且愿意为这些情绪负责,并努力地去寻找产生这些情绪的问题根源时,我们就拿回了生命的主动权。
暂停之后,我们就有冷静的空间,就有让理智脑登场发挥作用的时间。从而给自己负责任的机会,而不是陷在各种怪罪别人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试想一下,当一个人说了依据冒犯我们的话后,他扬长而去,或者幸灾乐祸地看着我们恼羞成怒的样子。而我们从来没有在面对负面情绪上给我自己什么样的训练,不知道怎样面对这样的羞辱。我们愤怒、我们羞愧、我们郁闷,不是气到不能自己,就是气到要去报复别人。而这样的反应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下一次,换一个人,换一件事情,一样可以激起我们的负面情绪。而当别人如果想要控制我们时,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因为,只要他按下了某一个开关,我们就会立刻恼羞成怒。无论是从身心健康来说,还是从个人成长来说,对于我们自己都是极为不利的。
有时候,我们是因为甘承受某种损失,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被尊重地对待,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感到了愧疚和羞惭,有时候我们是因为被别人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效率。
当我们愿意去负责,我们愿意去承担责任,我们也就会越来越自由。因为控制自己的遥控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别人按不按那个开关,对我们不构成影响,当我们不会被别人的言行控制时,我们自然就越自由。当我们给自己这样的训练越多,我们内心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强大。
无戒学堂2022年日更第247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