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与生产
从今天开始,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供给一方,来看经济问题。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价格的决定、事前看事后看、长期短期、经营歇业、生产速率与生产总量。
在前面的文章中探讨过需求和供给,当时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供给是不变的,但实际上供给是会发生变化的。有经济学家皮凯蒂认为,如果某商品供给不足,价格太高,需求就会减少,将导致其价格下降。
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价格是由一条倾斜向下的需求曲线和另外一条倾斜向上的供给曲线共同决定的,二者相交的点,就是供需平衡的价格点。当然可能会出现价格太高,供给不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需要技术发展、资源重新调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也就是整个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工业革命之后,我们消耗的能源不断增加,价格却没有太大变化,比如铜。
接下来是事前看和事后看,每当我们说到供应行为、生产成本时,里面有大量公式、图表、方程,仿佛一切都是事先规划好的、按部就班。从现在往回看,就把以前很多不确定性抹杀了。
好像成功是一条必由之路,有清晰的路径。可实际上不是,无论再大的企业、再聪明的企业家、再多数据,在做决策时,都无法避免猜测的本质,否则那些拥有大量研究人员的企业,就永远不会失败。
商人永远不可能等到信息完备再决策,再看问题时,要想清楚是站在事前看,还是事后看?
接下来是长期短期,在经济学里,长期和短期的判断标准,不是以时间长短来决定的。短期是指只有个别生产要素可以调整,大量其他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情况;长期是指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进行调整的情况下。
所有的生产要素,一天都可以调整,一天就叫长期;大量生产要素十年内都不能进行调整,十年也算短期。
接下来是经营和歇业,商人的判断标准。假如一家商店,固定成本是1万,包括店面装修、购买设备等;可变成本是1000,包含灯油火蜡、人工的费用等。这1万的固定成本和1千的可变成本,构成了几个关键的决策价位。
如果每月收入1.1万以上,就是盈利,继续经营。如果收入1000-11000之间呢?这家店可以保持赤字经营,因为沉默成本,不是成本,除非能转租售。如果连1千块都收入不了,就该关门大吉了。
根据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决定了它到底是盈利、赤字,还是关门。当然这里的固定成本的摊销跟商人的远见有关。
最后是区分生产总量和生产速率之间的差别,是单位时间里的产量,还是总产量,二者有很大区别。经济学家阿尔钦,讲过两个重要的定律:
第一,如果总产量不变,随着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平均成本最终就会增加。也就是说总量不变,你要的快、急,成本就会提高,急迫导致浪费。
第二,你要的多,又慢,就可以从长计议,慢慢规划,平均成本会降下来。
问题:市场上不同品牌的手机,其实由同一家工厂代工,为什么质量不一样?
根据这篇文章,既快又好不便宜,既快又便宜不会好,既好又便宜不会快。
投资加速器效应
听上去很专业,这里分两个版本讲,一个是理想版一个是现实版。先说理想,再照进现实。先看一张图。
这部分的核心问题是,厂家什么时候决定追加投资?假定一家工厂,每年产100双鞋,它的机器每台每年产5双,所以每年需要20台机器。假定每台用十年,十年更新一次,每年两台这样换。
假如需求不变,什么都不变,它能继续生产。前20都这样,到了第21年,销量上升了10双,也就是110双。为了满足10%的销量,它需要再投资两台机器,加更换的两台变成四台。
销量增加了10%,投资的机器增加了100%,到了第22年,销量又增加了20双,需要四台机器,总共六台;到了第23年,新增20双,投资跟一样。
这一年销量虽然在涨,但投资的变化已经下降为零。到了第24年增加了5双,但投资率是负数,比去年减少50%。再看之后的三年,销量变化率是零,总投资的变化率到了-3、-50,甚至-100。这就是投资加速器效应。
一个工厂销售量的轻微变化,会导致它对机器的投资率产生剧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因为工厂应对的是短暂的、瞬时的销售量变化,投资的机器却是耐用品。投资了能用很久。
举个例子:假如家里四个人,有个电饭煲,要请另外四个人来吃饭,理论上讲要再买个电饭煲,也就是为了一点点需要,增加大额投资。
当然这属于理想版,明白了这些,再去观察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企业投资它,是一个很好的晴雨表、很好的指标,来看整个社会对经济周期的预测。
越是耐用的投资产品,说明他们越看好未来的增长;投资变化率下降,就说明对未来持保留态度。这些反应出来的是夸张过后的情绪,而现实中,没有那个家庭,请人吃饭前,先买个电饭煲,会打折扣。
比如先做一锅饭准备着,这叫库存;生意不好时,不急把设备卖掉,等等看,这叫空置;再比如人多的餐厅,不随便开连锁店,因为好厨师不好找,品质不容易控制,就会让顾客排队。这些做法,我们不能称之为市场失败。
问题:每当市场出现波动,出现产能过剩、失业、短缺,政府主管经济的部门,究竟应该顺其自然,还是马上调节呢?为什么?
不影响生死的情况下,顺其自然,市场自己会调节,把资源从不发展、倒退的行业中挤出来,投入到更高效的地方。毕竟投资是时间纬度的平衡消费,人是追求总收益最大化的。
耐用品和易耗品之间有错位,一有波动,立马反应会夸张,导致浪费,遇见了不着急,先等等看看,用用应急策略。
谢谢欣赏,个人能力有限,欢迎留言评论。观点来自《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