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教学设计,首先是对文本进行教学解读,通过细读文本确定文本的要紧处、关键点。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先确定教给学生什么,这个学习内容是怎么来的,当老师自己的文本分析出来了之后,老师心里才能知道自己要教什么,然后去选择内容、设计活动。
当老师通过文本解读把这节课值得教的点找出来之后,然后再结合学情去考虑要教什么,这就是王荣生老师所说的“缘体式,定终点;缘学情,定起点”。比方说,这节课需要教的点可能有十个,但是十个里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五个,那么还剩下五个。剩下的这五个里面可能还有两个是我们不需要去要求学生的“点”,到最后我可能会教学生三个“点”。
因此,教师首先要分析这个文章,有哪些可能是值得去教学生的?像字词,如果学生看一遍之后基本上可以理解了,像这样的就不需要去教学生了。还有就是学生看了一遍文本之后,他也基本上可以知道像这样的内容,我们也没有必要再去交。
因为我们在定目标的时候,有些可能更深的内容,像大学里可能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会专门去研究这篇文言文,可能会从社会学、文化学、美学等很多角度去分析,像这样深层的东西,我们也就不需要去教给学生了。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他需要知道的是什么?明确了之后,我们就应该定这样的目标去教给学生。
即使是教文言,教哪些语言点,不论是你教词、教句式还是教什么东西,该抓哪一些、以前学过一些,这个需要抓哪一些、需要教哪一些,也是定好的,而且要非常具体,要落实到这篇文章里面。作为我们备课的内容来说,我们要把它全部列出来。比方说要教古今异义,那么你就要找出这篇课文里面都有哪些古今异义,学生已经学会了哪些,或者学生借助注释能够看懂哪些,或者是这些注释哪些还不足,我还需要哪些补充,这样才能够清楚,这样才能够到位。
文言文教学,还要注意一些背景性的知识。文本背景有两个,一个是外在的背景,你可以给学生加进去一些东西,比如教《桃花源记》时给学生们介绍东晋、汉末的那种乱象。第二个就是文本内的背景,这是从文本那里读出来的东西,比如《桃花源记》中的“皆叹惋”,其实就是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一个背景。文本给我们提供的背景,就是外面的事情会让桃花源里面的人叹惋,这就说明,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值得叹惋的世界。还有一个文本背景是“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其实是说不要让外人知道我们里面的生活,不要让他们外人来打搅我们现在的生活。从这个地方你可以看出来,桃花源人一点也不想到外面去,里面的人不想走出去,也不想让外面的人进来,这就是文本内的背景。老师们一定要紧扣细微的字词,引导学生从文本内的背景中读出深层的意韵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