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窦桂梅《我这样细读文本》(2)

读窦桂梅《我这样细读文本》(2)

作者: 淡蓝色的思考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23:30 被阅读0次

          文本细读就是要徜徉在言语之途。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要在细节处探查入微,同时还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

          窦桂梅老师在文中讲述,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经典童话之前,他是这样进行文本细读尝试的。她不仅仅囿于这篇文章之中,而是把这篇经典的文章放在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下,阅读了大量的相关理论书籍。然后再将课文和原译文进行对比,在比较中进行质疑与确认,写下了1万多字的解读札记。读中自有情和趣,读中伊亦有策与略。当做完这些准备后,她开始多次重复的进行细致研读,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先后易稿14次。虽然最终上课时只是从中取一瓢饮,但每次设计的角度不尽相同。为教学思路的形成提供了有益参考,更为今后解读同类文本开阔了视野。这样的细读文本才是最好的备课。

          她从语言、细节、篇章结构到文化背景都努力作出独到的解读。

        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觉内蕴,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细读语言,从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的联系中揭示含义,把知识语言、文字语言变成心灵语言、智力语言,我们的语文教学,方能有意识、有方向、有技巧地以“艺术训练”来代替“重复劳作”。

          在对文本进行细读时,除了对文章的语言进行玩味、推敲,文本中的某些细节也是值得我们发掘的点。

          进行有条理的文本细读,结构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点。把握好文章的篇章结构,就会对文本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

          作家的写作常常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定的创作环境、特定的写作机缘、特定的心情……这一切,决定了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常常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得作者之用心”这样的解读才能更为真实、丰满、深刻。背景虽然通常并不直接显现于文本之中,但却决定着文章的笔力走向、意蕴主题。在进行“还原”分析的时候,最根本的是要“还”,要“原”,将作者写作的意图复现出来,将作者所表现的生活复现出来,就可能对文本的深厚内蕴作出更为深透的阐释,并发掘出文本中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及意义。

          文本细读,这让我明白,如果在今后我都能像窦桂梅老师这样充分利用经典文本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让学生获得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熏陶,将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窦桂梅《我这样细读文本》(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gk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