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2日,星期三,晴。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学习是一种享受,分享是一种美德。
夏朝(公元前约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了14代,延续了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
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在舜帝统治时期,他非常注重发现和培养各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他赏识并重用禹去治理洪水,并最终传位给禹。
禹,名叫文命。是颛顼帝的孙子,鲧的儿子。
禹上任以后,吸取了他父亲鲧用土堆石块去堵大水的教训,并没有急于动手治理洪水,而是带着助手,耐心细致地考察地形,观察水的流向。他随身携带着“准绳”和“规矩”等工具,翻山越岭,测量高山大川的地形地貌,带领百姓疏通河道,修治大湖,通过修建很多水渠,把洪水引进湖泊或沙漠,并通过黄河等大江大河把洪水引入大海。
据说通过十三年的艰苦努力,洪水终于被治服了。在这十三年间,禹勤勤恳恳,一心想着治理水患,有好几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也没有回家去看看。
禹还带领百姓在低洼潮湿的地方种植水稻,又任命后稷负责调配天下的粮食,把富足地方的余粮运到遭受灾害的地区,抗洪救灾,共度难关。他走遍天下,治理水患,同时也了解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增长了知识见闻,积累了管理经验,得到了百姓的信任。
禹继承王位后,没有辜负舜帝对他的期望和器重,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百姓也很爱戴他,尊称他为大禹。
大禹把国号定为“夏后”。“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自此,夏朝从大禹时代开始了。
在大禹当政的时代,也像尧帝和舜帝一样,传承禅让制,曾经指定皋陶继承自己的帝位,可是,皋陶还没有来得及继承帝位就先禹帝而亡;禹帝又任命益作为继承人,渐渐地把天下大事交给益去管理。益和皋陶都不是禹的后代。
但在十年以后,禹帝去世了。益在为禹帝守孝三年期满之后,就把帝位让给了禹帝的儿子启。也有人认为,夏朝真正的开始是从启即帝位开始的。
据史料记载,启为人贤德,很有才干,能征善战,他继承父亲“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打下的大好江山,并且“南征北战”,收服了不听话、不服管的有扈氏的部落,自此,天下百姓和所有部落都归顺了他,愿意接受启的管理。
也是从启这个时代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父传子,家天下”的时期,帝位的传承不再采用尧舜时期的“禅让制”,禅让制度自此终结。
也是从此开始,无论帝王的后代是不是真有仁德与才干,也不管是不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帝位都要由帝王的后代来继承,“世袭制”的时代开始了。
从夏朝大约471年的历史看,虽然启是个不错的统治者,在他的后代中也有几个比较好的天子,但总体来说,夏朝的统治者是一代不如一代,他们掌握天下大权,却骄奢淫逸,不顾百姓疾苦,不为百姓谋利,最后被汤所灭,历史进入了殷商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