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在古文中有着特殊的意象。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其共同点是蝉的高洁。
琅琊榜中,黎崇和周玄清两位大儒的信物便是一枚玉蝉,梅长苏说“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出自东汉文学家曹植的《蝉赋》,借赞美蝉的“澹泊”、“寡欲”、“怡乐”,游荡于芳林之中;“皦皦”不改忠贞之志,梅长苏托物抒怀,抒写自己不慕名利,不求富贵的心境和志节坚定操守忠贞之心,恰与其内心相和。而骆宾王早年贫困落拓,在武周时期蒙冤入狱,托蝉以明志,一抒胸臆。骆宾王品性高洁,不为世人了解,反被诬陷入狱,正如屈原在《离骚》中所唱的“世浑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患难之中,何人肯替自己雪冤?惟有蝉能为我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长吟。诗人在诗中借秋天特有的意象蝉,表达自己的哀怨悲伤之情,抒发自己满腔郁愤,欲辩无门的心情,情感充沛,用典自然,语意双关,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骆宾王以蝉喻己,顾影自怜,正是感物联类,情以物迁。蝉如此,诗人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真真是“寄托遥深”。
骆宾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虽是文学上的天才,却命运多舛,早早地陨落了,他灿烂的华章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不朽的印记,其高尚地节操在青史留名,千古追思,于今犹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