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当初看人家经商办厂,炒股下海,转眼阔了起来,确曾“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而在教余一改以往那种对商品经济漠不关心的态度,看报渐渐地少不了去翻经济版,电视里播放经济信息,也不忙着去换频道了。而街谈巷议,那些大大小小有关商品经济的话题,也从充耳不闻到刻意留神,从无从插嘴到夸夸其谈。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凭着书呆子那份谦虚好学的美德和一副不错的记性,我竟还渐成了其中的“佼佼者”。
一次有位老同学愁眉苦脸地告诉我,他的商店近来装潢一新,富丽堂皇,够得上时代新潮了,焉知效益反而大不如前了。我考虑到他的店地处城郊,顾客多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装潢太过考究,店堂太过华丽,就会造成与顾客的心理距离,令其不敢登门。于是我建议他二修店堂,突出简洁大方、朴素可亲的主题。老同学听后依计行事,不日效益果然直线回升。他提了两瓶杜康酒来谢我,还到处说我有“点子”
于是有人慕“名”而来,供求信息、营销策略、消费点子、股市行情、商海风云,无所不问。我受“问”若惊,每每搜索枯肠,居然也能让大多数来者满意而归。
许多朋友听我纸上谈“商”头头是道,就劝我“弃教从商”。我也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想过寻机动动“真格的”。然而有桩小事,却使我永远打消了此念。
那天我有急事进城,来不及和学生作交待,请王老师去给我代课,他见一些学生急切地问起了我,就信口开了句玩笑:“你们老师嫌教书太苦,做生意挣大钱去了。”想不到就这句戏言,竟使学生们认了真,虽然大多不肯相信,但他们仍担心不已。第二天,我回校上课,学生们像久别重逢似地忽拉拉围了上来,有的还抹着眼泪,弄得我莫名其妙。等我好不容易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时,心中大为震撼。对着几十双眨巴眨巴的眼睛,我脱口而出:“老师永远不会为钱而离开你们。”
就这样,几年来,我虽有过多次的机遇可“跳槽下海”,但我终未放下过教本,对商品经济的参与始终停留在“纸上谈商”上。
发表于1993年11月21日《浙江教育报》第四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