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冷场”

作者: 简静L | 来源:发表于2019-04-27 06:39 被阅读87次
课堂上的“冷场”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尤其在公开课上,如果学生表现不积极,气氛不活跃,出现“冷场”,这样的课堂很容易被评判为一节失败的课。

其实,我们的家常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冷场,这是真实的存在,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有的冷场是因为教材本身主题较抽象。某天课间,同事丽带着一脸沮丧回到办公室:“气死我了,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我特意带来了几株百合花,让他们观察,欣赏,交流对美的感受,都不知怎么表达,太令我失望了。海伦.凯勒是盲人,都能对看不见的事物产生那么美好深刻的领悟……这些孩子到底怎么回事?”

“万分理解!”我安慰她。看着此时丽失落的样子,如同看到自己,自己不也时常带着这样的心情走出课堂吗?

“热爱生命”这个单元对十岁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比较抽象的,有些感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作者表达的意图,刚刚十岁的孩子未必能体会到。海伦.凯勒也是到了成年,才写出那些含义隽永的文字。

课堂上出现这样的“冷场”怎么解决?思忖片刻,丽和我几乎异口同声:“读!”“背!”日后再像牛反刍那样,慢慢消化、吸收。当然,关键处老师适时的点拔和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备课不充分,课堂上出现冷场是必然的。王老师参加讲课比赛前,到我班试讲,只有七、八个孩子积极配合,其他孩子都成了默不作声的观众。我当场责备他们。课后反思,怎能怪孩子们呢?因为是试讲,王老师课堂语言不流畅,课件没做好,视频打不开,整个人都不在状态,又如何把学生带入乐于表达的情境和氛围呢!那几个始终极力配合老师的学生,我实在应该好好表扬一番。

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很容易陷入沉闷。听说有一位老师,为了“齁”住学生,课堂上从来没对学生笑过,在她的课堂上,师生如何展开对话交流,难以想象。

我们平时观看的公开课,大多是顺畅的、热闹的。有的老师一上公开课,“课风”突变,一改平时严厉的教态,变得平易近人,格外亲切。有些课预习得“太过充分”,老师妙语连珠,学生一点即通,整堂课进行得特别流畅。也有老师为了学生积极配合,课前不惜糖果“诱导”,甚至连同班主任也一起“物质”一下,这样的情况我亲眼所见。

公开课上出现适度的“冷场”,反倒让听课者觉得真实可信,学生需要静下片刻来思考。此时的冷场,老师最好不要打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家常课出现“冷场”,同样需要老师的等待,以及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课堂上,怎样减少或避免“冷场”呢?课前老师的充分备课、学生的认真预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师生关系的融洽,真正营造出学生乐于表达交流的“场”。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开展生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老师适度退让,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这样的课堂,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相关文章

  • 课堂上的“冷场”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尤其在公开课上,如果学生表现不积极,气氛不活跃,出现“冷场”,这样的课堂很容...

  • 冷场的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五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1994年,在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

  • 堂上陪课

    学童桌前稚语欢 欢声给予后人观 观其不语心中甜 甜心锦程不日现

  • 把孩子置于舞台中央

    经常深入一线课堂听课,老师们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水平差,听不懂,因而,在课堂上就害怕提问,更害怕课堂冷场。于是...

  • 冷场

  • 冷场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晴 早晨考试,沉凝的气氛里如常早起。在图书馆里逗留片刻,就得赶去考场。严与不严...

  • 冷场

    一个人独处,四处浪荡。 一群人相聚,固定地方。 一个人,随心而动,时而欢笑时而悲伤,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 一群人,...

  • 冷场

    “没事写写,没想怎么样” 不是第一次感叹作者这个神奇的物种,是上天赏饭吃,给了这群人一颗晶莹剔透,思绪浩渺的脑袋,...

  • 冷场

    冷场 严肃 天上的太阳放光芒 阳光照着舞台 风儿吹抚着人们的脸 打着旋儿卷起灰尘 瞬间 阳光凝固,风儿住 人们屏住...

  • 冷场

    说到今天2020年,确实是一个很特别很特别的年头,这一年,全国人民都在安分的懂得珍惜,珍惜那珍贵的亲情以及生命。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上的“冷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qd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