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随便开个玩笑的事常有,见怪不怪,若是组织也给你开玩笑,是不是觉得有点儿戏?这不,我就赶上了。
听说要举办马拉松接力赛的消息,最早应该是在三四月,那时省公司正在组织一年一度的全员马拉松。此后,关于总部正在积极筹备接力赛的消息就不时辗转而来。
地点嘛,起初听说拟在云南举办,后来又说定在宁夏;时间呢,原计划是5月,后来定到6月下旬;比赛项目方面,最初讨论是两个,全马接力+半马,最后确定只有全马接力;如此林林总总,商量来讨论去,好不容易于上周发出来一个活动方案,有了结果:6月23日云南马拉松接力赛,6名选手参赛,可派2名工作人员。
这下可热闹了,公司周末马不停蹄地举行了选拔赛,前期搜罗一些种子选手,大家平常都有打卡,成绩水平怎样其实是一目了然的,选拔也就是象征性大于实际意义,反正也需要训练,权当聚跑一回。
一番商议后,选手名单迅速新鲜出炉。备战选手各自摩拳擦掌,热火朝天地投入到训练中。作为备胎,我也没有懈怠,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跟随。当天就按计划训练了十公里。
今天早上,还刚从闹钟的呼唤中睁开眼,牵头负责人的一条微信进来了,“训练队伍解散,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随后又转发一条微信聊天记录截图,里面有一条上级主办方发的通知信息,“各位晚上好,因比赛条件不成熟,比赛暂缓,谢谢各位这段时间的辛勤付出”。
呵呵,这不是开了个国际玩笑吗,逗大家玩也不是这么个玩法吧。什么叫比赛条件不成熟呢?历经三月讨论商议出来的方案,一夜翻盘,令人不得其解。还好这叫停通知还算及时,组织方原计划给队员们置办参赛服装、预订机票,好在尚未正式下定,浪费还没造成;至于选手们的汗水,倒不在话下,比不比赛,大家都会聚跑,只是这一顿操作,多少令人扫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变化是难免的,无法预料的事常有,也没有太多的意外,这一波三折在我心里倒是涟漪不少,想来都是宁夏惹的祸。
“塞上江南”,听这名称就令人神往,关键此生还不曾到过,更有些迫不及待。想那次放弃贵州培训,多少也因为曾经去过,吸引力究竟是没那么大。这一暂缓,是保留,还是取消?也给人无限遐想。倘只是暂停,还得继续,那希望还在;若只是不想伤害大家的积极性,随口说个暂缓,实则叫停不办了,也就彻底游戏结束了。这个“暂缓”二字很神奇,留有念想,至于缓至何日,也是不得而知。
罢了,就此打住,不去想那“塞上江南”了。为了它,百度都搜了好多遍。塞上江南,初名“塞北江南”,最早指今宁夏北部黄河河东灌区,即今宁夏黄河灌区。今泛指宁夏黄河平原,包括宁夏北部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一带,自古修建秦、汉等渠,利用黄河水灌溉,农牧业发达,湖泊众多,湿地连片,风景优美,胜似江南。
境内有以自然风光为代表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湖和沙坡头景区,也有以历史文化为代表的水洞沟、西夏王陵和镇北堡影视城,以及贺兰山、中华回乡文化园、鸣翠湖、黄河楼、黄河坛等众多旅游景区。那个宁夏的同事,每每打卡贺兰山,就会勾人艳羡。
不过再怎么说,也是塞上,自然是不济真正的江南,当然,这属于我暗自揣度的,未曾到过,纯属臆测。想到“塞上”二字,不由就眼前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闪现出来,多少是带些风沙扑面的感觉,寥廓而又空旷,那是北方粗犷的汉子气概;再联想上“江南”,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蓝,能不忆江南”的诗情画风,春光明媚,弱柳扶风,是那不胜娇羞的柔情女子气质。把那江南小女子送至北方汉子的身边,想必就是那郎才女貌的天作之合吧。
广义的江南,说的是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湖南自在此列。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所指江南,即拍指长沙,杜甫当年漂泊至此,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而作此诗。这是广义下的江南,囊括了我的家乡,如从狭义的江南来看,大致指的苏南和浙北地区,算是小江南范围,我们就攀不上这江南之光。无论怎样,这温柔旖旎的江南风光,自古在此也是不缺的。
今天是1978年以来经久不衰且日益受宠的高考首日,各行各业,各门各类,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来应对这一神圣的日子,严阵以待。物业早早发出通知,暂停施工;交警发布交通管制范围;地铁考生及家长免费乘坐;爱心接考车;单位给考生家长陪考假等等一应俱全的配套措施全出来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神童诗》里脍炙人口的内容,耳熟能详者众,表达无非同一个意思:读书的重要性。古往今来,学而优则仕,知识改变人生,读书何其重要,实乃千年之重。
回想起自己当年的高考,还历历在目,七月789,流火的季节,印象中也没有受不了的体会,平素已习惯,那个时候是不知空调为何物的,偌大的教室也就两个吊扇在不急不忙地摇头摆尾,一副爱吹不吹、高高在上的姿态。那吊扇周围的座位,就极其抢手,吊扇是不稀罕我们,我们却是极稀罕它的。
那会儿也没有这么多仪式感,陪考送考也是零星有的,远比不得今日之隆重,“旗”开得胜之类终不曾见。今儿看朋友圈里有位考生妈妈发的一图,两个男人穿着一身旗袍站在众旗袍妈妈人群中,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多了点搞笑,少了点和谐,让人忍俊不禁,也真是难为这些豁出去了的宝爸们。
以今日时代之机遇,每个人的选择较从前已是多了很多,可是从小升初、中考,到高考,好像都遍布焦虑与紧张,没有松弛下来,反来愈来愈紧,仿佛星星之火,点燃所有的求学阶段,形成燎原之势。当年的我们,考不上大学,只有打工和务农两个选择,而且高考也只有考上和落榜两种,其余途径全无,我们那一代也活下来,现代社会是怎么了,我搞不懂,我对越来越走上尖峰的高考多少有些难以理解,全社会需要如此重视吗?
我高考那年,考前那天下午,我妈从乡下赶来县城了,这令我有些意外,一则当时不太流行陪考,一般乡下的家长都不会送考;二来我家并不富裕,她在考前这天下午才赶过来,显然是没有想过自己要在哪里吃住的问题,要她住酒店自然是舍不得的,如此这样只会影响到我。
我知道她是好意,也不好埋怨,当天回去的班车一天两趟,早已经没有了,于是只有和我一起挤在宿舍小床上,一夜难眠;高考当天,我进考场,我妈去车站,我让她回去她倒是听话的走了。第二日晚上,好友被蚊子咬,半夜也挤到我床上来,又是一夜无眠。
我后来也偶尔会胡思乱想,如果高考期间,我休息得再好一点,会不会发挥得更好一点,只要再多考几分,就是完全不一样的选择。这也许就是命中注定吧,那一刻,我就会想起我妈常念叨的那句话,“命里只有八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认命就好了。
坚持写文有小半年吧,我发现我妈在我文中的出镜率挺高的,我觉得这宿命论的观点在我妈身上还真适用。可惜了她一个聪明人,生不逢时,原是具备一定的聪慧资质的,只少了学习机会。也就上了一两年小学,年轻时背毛主席语录是过目不忘,一些看过听过的俗语、故事,也会烂熟于心。
小时候,我们姐妹几个,总是缠着我妈讲故事,从她口中,一个个现实的、虚拟的故事源源不断,长大后,我渐渐明白,有些是我妈听来的,有些却是我妈随口编的,那些听来的大多是神仙鬼怪之类,至今还能时时忆起那个田螺姑娘的故事,我妈说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我甚至会经常在脑中想象,那个男子带着两个小孩踩着荷叶去找田螺姑娘的场景。我想我对语文的热受,对作文的兴趣,应该要感谢我妈那些故事的启蒙。
跑团也在追求仪式感,纷纷以“6.78”、“9.85”、“2.11”这样的里程数来迎合这火热的高考。如此应景之事,也值得参与,晚上也得去跑跑,完成一个“9.85”的任务,为所有高考学子送上祝福。早上一则新闻,是关于一辆“网红警车”,图片上显示有一辆警车停在考点前面,乍一看,没觉得什么,再一看,一名女生正在车头前摸那牌子,原来是尾号为“985”,哑然失笑。
比赛暂缓了,跑步还得继续,“985”在向我招手,我来也,哈哈!
![](https://img.haomeiwen.com/i5117873/fcc602aa76053635.jpg)
(2023.6.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