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终于完成了对2018年全国各地各省的高考作文题的检阅。惊异于作文立意高度的一致性。
全国卷1适用于十个省区。主旨立意是青年一代在中国新时代下对中国梦的使命与担当,但在作文形式上稍变花样,给2035年18岁的一代人写一篇文章,装在时光瓶里以待开启。北京卷是两个命题作文。一个是“新时代的青年”,一个是“绿水青山图”。其中前者与全国卷1神形兼似,几乎完全一致。天津卷“谈器”,直接提示学生要成长为肩负荣光,成就梦想的国之重器。要有气度,能兼容盛纳万物,能助人成事。这也是新时代青年外在与精神的描摹。上海卷要考生谈“被需要的心态”。也是引导青年积极投入社会,做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被社会所需要。总之,这四套卷子的主旨是一致的。一句话来说,即引导青年人要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另外还惊叹于高考作文与时代的紧密结合。全国卷3,适用于五个省区,谈改革开放三部曲。1981年深圳特区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2005年,浙江时评标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到2017年雄安新区标语“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很明显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这也是今年国庆节不少文艺活动的主旋律。其中2005年的时评标语与北京卷“绿水青山图”不谋而合,几乎完全一致。可见作为一个高中生,要了解国家大事,胸怀祖国,眼望发展。这也是2018年作文的又一个特点,也是一个亮点。
全国卷2,适用于11个省区。与以往的材料作文衔接连贯,没有新意。是典型的材料作文。讲了一个真实的事件,让学生从中思考事件结果的原因,得出一个观点来论证。这个材料是二战期间关于战机的防护,一般人认为应该加强弹痕多的地方,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主张加强弹痕少的地方,事实证明,沃德是对的。针对这篇材料作文立意应该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浮云见真山”。这个题型过于守旧,过于简单。体现了高考作文的稳定性。
剩下两个需要诟病的就是江苏省作文和浙江省作文。
江苏省是一个话题作文。给了一个材料以“语言”为话题来写一篇作文。怕考生茫然,给了一些点拨。说“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请根据材料写作文。”这个作文看似考生不会跑题,又有话可说,实则话题大如海,考生的作文写出来如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呈现才华的平台。此风一开,诸如”生活”、“生命”、“沟通”、“交流”、“大自然”、“科学”、“思想”、“艺术”、“健康”等等,无不可入题。同样空泛无边际,任你孙悟空腾云驾雾,也只在如来佛掌心。这岂不是把考生玩弄于手掌之间,又谁能写出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视为一流的文章?有谁能借文章体现他满腹经纶?有谁能见解独到,独具慧眼,写出高人一筹的佳作?结果必定是泛泛而论,这样的作文题怎么能担负起为国家选拔英才的责任?出题人未必不是刚愎自用的老宿,听不进异议,致使考生考场作文成为热闹的菜市场,找不到价值极高的好文章。
浙江省作文虽然新颖,但自守家门,有夜郎自大之嫌疑。是典型的任务驱动性作文。材料说“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浙江高考作文虽立足脚下,引导学生了解浙江历史,继承发扬当地人文精神。却也让考生把眼光从远方收回,归向本土。家虽好,终要走出去;家乡虽好,终要胸怀国家;国家虽好,终要师夷长技才能制夷。敞开怀抱,放眼长远,比慎终追远更重要。
2018年高考作文,总的来说,定位于为国家选拔人才。 使青年人知道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使他们明白祖国的发展方向。希望江苏省和浙江省明年的作文出题水平更高一层次,让高考作文真正担负其应有的责任。
网友评论
高考结束,我也写了一篇,请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