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志
#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128:中国文化的底层逻辑

#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128:中国文化的底层逻辑

作者: 我叫陈庆红 | 来源:发表于2019-10-02 09:24 被阅读0次

    晋语四·第一则·7


    刑天

    秦穆公让重耳自己决定怀赢的去留。怀赢虽然是子圉的妻子,但是是宫中的女官,配得上重耳!

    此时晋国大夫司空季子说:“同姓为兄弟!”同一个父亲生的,德姓相同的,才是兄弟。这是说晋惠公夷吾和重耳德姓不同,而子圉作为夷吾的儿子,重耳自然可以取其妻子。

    司空季子以黄帝为例。黄帝生了二十五个,《国语集解》编著者徐元浩先生注释黄帝的儿子只有九个:昌意、玄嚣、龙苗是元妃也就是大老婆西陵氏螺祖所生;休、清,是次妃方雷所生,挥、夷彭是第三妃子肜鱼所生;苍林、禺阳是嫫母所生。这九个儿子中,其中只有两个人同姓,青阳和夷彭都是纪姓。而两人不是一个妈生的。黄帝的后人分为二十五宗,其中得姓的只有十四个,一共十二个姓。重姓的有姬和纪。得姓的前提是以德居官。

    原文又说青阳与苍林氏与黄帝同姓,都是姬姓。青阳是姬还是纪?这个倒不是关键,要记住的是德与姓的关系。要跟黄帝同姓,就得与黄帝有类似的德行。少典娶了有蛟氏,生了黄帝和炎帝。从注释看,这段历史说不太清楚,各种记载都有。商有甲骨文,夏除了遗迹遗物没有文字留下来,无法确证说它的存在,虽然我认为它存在,毕竟商文化不太可能一蹴而就,一上来就高峰。要存在就得有名字才行,叫夏一定有源头。夏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更说不清楚,都是后人的追忆。前文字时代,考古可以证物,但无从证名。

    季子继续说,黄帝依姬水而成长,炎帝依姜水而成长,长大以后两人的德行不同,因此黄帝姓姬,炎帝姓姜,两帝动用武力互相残杀,就是因为德行不同的缘故。姓不同德行就不同,德行不同就不同类。不同类即便关系接近,男女可以嫁娶成婚,为的是生育儿女。反过来说,同姓不通婚。

    季子的这一通论证就是为了说明娶妻子要避开同姓,而同姓等于同德,不同德也可以娶。真佩服当时的大夫的想象力,直接把近亲结婚给伦理化了。

    太阳系

    结合《尚书》和《国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底层逻辑,以天时地利人和来看。天时是斗转星移,规律的季节变换,有规律才有办法形成规则的社会生活。《易经》的卜辞也深深嵌入在这种规律当中。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形成生产娱乐节奏同样是此理。没有这个时间规律,结果就是《三体》中三体星人。地利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也就是农牧分割线,此线以北是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根据季节干湿,转换草场。以南是农耕文明,安土重迁。有这样的天时规律,有这样的地利条件,才有人和,也就是人与人关系的建构逻辑——以血缘为核心的合作关系。如果说近亲结婚是从生理上追求合作的长远,那么伦理与德行就是在精神层面保障合作能力的持续。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是如此。儒家文化因此体现出明显的与地缘结合的特征,其传播就在东亚。游牧产生的合作机制一定与儒家不同。

    重耳与子圉是同姓但不同德。所以司空季子说德行不同就不用担心同姓,可以合姓成婚。有德才有利于保住土地和房子。重耳又问狐偃,对方回答他将要夺取子圉的国君之位,何况娶他的妻子!应该听从秦国之命。

    重耳又问赵衰。赵衰引用《礼志》的话:有求于人,必先答应别人的请求。想要人家爱自己,要自己先爱人。要别人听从自己,自己先听从别人。不先施行德行,而求他人为自己所用,这是罪!简而言之,重耳需要秦国的帮助,迎娶是必须的。于是重耳就向秦国纳聘礼,缔结婚约,并且亲自迎怀嬴成亲。

    打完,收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128:中国文化的底层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ul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