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面临各种选择:选择如何度过时间,与谁交往,以及追求什么样的目标。
这些选择,无论是读书、工作还是交友,都可以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但这并不总是最佳的路径。
想象一下,当我们仅以功利为目的去读书时,虽然书本不会有任何的情绪与感受,但我们失去了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和灵感的机会。
同样地,如果我们以功利的态度选择朋友或职业,可能会把真诚抛在脑后。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也会引起周围人的不满和失望。
功利并没有错,但在功利的同时放弃了真诚,那就错了。
难道就不能既功利又真诚的对待他人吗?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可以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
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表明,我们的感受是相当主观的,受我们的经历和社会共识等各方面的影响。 通过理解他人的观点,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更全面地理解这个世界。
在漫长的人生中,人们的性格和行为也在不断变化。 好人可能变坏,但坏人也可能变好。
在美国的洛杉矶,曾经发生过一起与众不同的银行抢劫案。抢劫犯在抢劫的时候被警察包围了,他自知走投无路,便挟持了一位人质,而这个人质恰巧是个孕妇。由于受到惊吓而出现了早产的征兆,情况十分危急。僵持之下,也许是上天的怜悯,也许是他良心发现,抢劫犯做出了一个令在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举动,他放下了枪,独自面对包围他的警察。
在警察准备把他带走的时候,孕妇瘫倒在了地上,但救护车还没有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这时令在场所有人更为惊讶的是,抢劫犯向警察提出了一个请求,原来他曾经是一名医生。最后在他的努力之下,孕妇顺利分娩。
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他用自己的双手救赎了自己的罪行。
警察将手铐戴在他手上时,他说:“谢谢你们让我尽了一个医生的职责。这个小生命是我从医以来第一个从我枪口下出生的婴儿,他的勇敢征服了我。我现在希望自己不是一名罪恶滔天的抢劫犯,而是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
这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必须遵循社会规定的规则,比如不能太过功利,要真诚待人。
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应该被不必要的社会期望所束缚。 至少我们应该被鼓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和满足,无论这意味着什么。
总的来说,生活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我们的选择,无论是出于功利还是出于真诚,都会塑造我们的人生经历。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功利与真诚其实并不矛盾,并不冲突。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那个故事,罪犯为了逃跑劫持了孕妇,他是功利的。而罪犯为了孕妇腹中的胎儿,他又是真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