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最好的大片”,来了?
前几天毒舌北美小分队的@西多刚写过它,他看完后激动得不行。
前天,Sir特地去了东莞“杜比影院”,第一时间看了片。
嗯……不是装逼。好虽好,但还有一些小缺憾。
缺憾,倒不是一些网友说的“煽情”,而在别处。
咱们留个悬念,下面一并聊——
《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
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它的好,这几天被说得太多。
技术、细致的动作捕捉、流畅的镜头设计、配乐处理......
故事,史诗级的内核,多种类型的混搭。
但Sir觉得,这些个好,还没说完。
这一部的副标题,叫“终极之战”。
表面上,是一部“战争片”。
开篇的丛林遭遇战,猿猴老窝偷袭,高潮的三方混战。
场面、装备全面升级。各种爆破,壮观程度不输爆炸贝。
但电影的绝大部分时间,很平静,很克制。
这份克制,除了归于导演叙事的沉稳外,很多也是猩猩们营造的——
猩猩的语言少,猩猩的互动是半沉默式的,猩猩的情感需要你观察,猩猩内心的转变也需要你细心体会……
所以Sir欣赏这份克制,不急不躁。
对于脸盲症(是的这次不怪你),以及没看过前两集的同学来说,有可能对众多猩猩角色感到懵逼。
而这恰恰是Sir想先说的——要看爽本片,就要读懂各位猩猩。
因为这部电影把宏大沉重的议题、无数细思极恐的细节,都藏在主角以及一个个看似陪衬的角色里。
我是剧透预警的分割线
说起《猩球3》角色,绕不开这个系列的灵魂——
凯撒
(安迪·瑟金斯 饰)
这一部的凯撒,毫无疑问,老了、弱了。
豆瓣网友@chuchu评价:
凯撒全程智商下线
“智商下线”、“走下神坛”,都对。
但Sir并不认为这是缺点。
反而,通通指向终章所讨论的核心——感性。
人类最大的敌人,最普遍的弱点,恰恰是不受控制的情感冲动。
为什么无欲无求是最高境界?因为七情六欲,最难割舍。
这一次,凯撒正是染上了这种“恶习”。
以前,他不会离开族群。
凯撒是猿猴的首领、精神支柱、强大后盾。
他也深知这一点,有危险,他冲第一个;有分歧,他做决定。
但始终,没有离开过“猴子猴孙”们。
这一部开始,为族群远征探路的任务,凯撒交给了儿子,而他自己,则稳坐中军帐。
但后来因为仇恨,他第一次孤身离开,不顾同伴生死,开始“犯二”。
以前,他不会笑。
除了童年之外,成年凯撒给人的印象,都是一些严肃的形容词——冷静、凶狠、强大、理智。
在动作捕捉的技术下,这张猿脸作出过上千种出神入化的表情。
唯一……没有笑。
他也不是没有开心过。
当他与人类共同努力,成功通电,人类听到轻快旋律,手舞足蹈,他一脸懵逼。
中枪获救,与儿子重逢,他也只是极轻微地颤动一下嘴角,又马上收起。
这一次,Sir忘记他在哪个情节如此快乐,但却真切地记得,他大幅度上扬的嘴角。
这是Sir第一次看到成年凯撒发自内心的笑。
这是走下神坛吗?
最讽刺的一幕,是人猿双方老大谈判。
人说猿:你太感情用事;猿说人:你心无仁慈。
仿佛,人在说猿话,猿在说人话?
曾经的凯撒,口头禅是什么?
“猿不杀猿(Ape don't kill ape)”。
本部中却一再为亲人动情,被仇恨控制,期盼“仁慈”。
这并非智商下线,而是变感性了。
在Sir看来,情感,正是这部系列终章讨论的东西。
不仅凯撒,几乎每个角色都背负了一种情感标签。
上校
(伍迪·哈里森 饰)
上校,特种部队的头头,被士兵称为“恶魔”。
不仅在敌后冷酷指挥,还亲自上阵,刺杀凯撒;不仅杀猿,还杀人。
没有一丝怜悯,面对凯撒反扑也毫无惧色。
有种纳粹气质。
一个细节。
边界的军营中,特种部队每天早上都整齐列队,接受上校检阅。
上校懒洋洋走出房间,站在高高的阳台,用剃刀刮着他的光头,俯视众士兵。阳台下面,竖挂着一面脏兮兮的美国国旗。
你想到了谁?
对,《辛德勒名单》的那位同样喜欢裸着上身的纳粹军官,阿蒙葛斯(拉尔·费因斯 饰演)。
同样的阳台“恶魔”,居高临下,俯视被抓的犹太人——
他以为自己有资格“种族歧视”。
当他发现凯撒智力很高时,也由衷发出一种“这等智商怎会出现在猿猴身上”的感叹。
他的这种绝对权威和残忍,通过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而体现。
杀完,他就割掉了身体上那一根残存的情感尾巴。
他是人,却时刻追求着消灭感性。
他认可生存,却也认为生存,必须由鲜血和屠戮铺就。
诺瓦
(阿米尔·米勒 饰)
上校代表正常的未退化人类,而诺瓦则是退化人类的代表。
凯撒等一行猩猩,在寻找上校复仇的路途中,路过一座小村庄。一个砍柴归来的男人突然出现,企图掏枪,被凯撒击毙。
但村里不止一个人。
在一所房中,凯撒发现了一位不会说话的小女孩。
哑巴?不。
曾让猿猴进化、人类致死的病毒,发生变异,被感染的人类会退化,丧失语言能力,智商下降,认知减退……
诺瓦,就是被感染的人类之一。
第一遍看的观众,可能会错过两个细节——
诺瓦走出房子,看到被凯撒打死的男人(极有可能是她的父亲),诺瓦没有震惊恐惧,而是原地呆站。
后来,在身边一直照顾她的黑猩猩牺牲,诺瓦却俯身拥抱,落泪啜泣。
你看——
亲人死,她没哭;猿死,她却哭了。
退化的人类,遗忘了人类亲情,却仍可以在情感上进化、觉醒。
《猩球1》讲的是拥有智慧的猿,成为高于人类的存在;
《猩球2》揭示出猿和人类,其实本质没有区别;
《猩球3》的设定则是:
进化的猩猩越来越像人,而人越来越像曾经的猩猩。
《猩球3》并没在这个设定上深挖,但却让诺瓦这个角色变得清奇动人。
如果说拥有智慧的猴更高级,那么失去智慧的人,反而更加单纯。
猿猴做什么动作,她也跟着学什么,不知危险地走进兵营,如入无人之境。
片中,也正是诺瓦的单纯,给了凯撒振作的勇气。
看来人变得像猿,未必是件坏事?
同时,猿变得像人,也未必是件好事。
不信,你看他——
坏猿
(史蒂夫·茨恩 饰)
宋小宝……不对,史蒂夫·茨恩扮演的坏猿,绝对是《猩球3》的点睛之笔。
瞧着一脸损色,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猿。
不会打手语,但英语说得极溜;身上的毛已经半秃,走在雪地里,还穿一件很乡土气质的羽绒服;走个路都能摔,人还没起来,嘴上先说:“我没事,我没事”。
人情世故、圆滑懦弱、幽默逗趣,他都会。
哪还有点猿样,简直是披着猿皮的人。
别看他这样,在情感上,他可是最高的进化等级(后面说)。
相比系列的前两部,《猩球3》加入了不少“喜剧片”元素,坏猿“宋小宝”,输出了大部分笑点。
还有Sir最爱的那场戏,猩猩集体越狱。
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对白,纯靠画面和配乐制造笑果——
坏猿从下水道上方挖洞救猿,不巧挖到了看守士兵的脚边,旁边的猿猴一脸震惊看着坏猿,又担心被士兵发现,非常僵硬地把视线看向别处。
有不少网友吐槽说,《猩球3》相比前两部不够严肃,漏洞多,还煽情。
确实,最后大战,看到对面漫天的直升机,这边却在用石头和树枝建防御墙......是有点搞笑。
建完防御墙,还在自家留俩油桶,炮弹把地都炸平了,偏偏就炸不着油桶......
这是真·bug。
但煽情,Sir觉得本片大可以不背这个锅。
因为情感恰是终章的落点,情感对于本片的猩猩们,是进化的最后一道关口。
仔细想想——
智商上升,代表着猩猩的进化,但这,就是全部吗?
不,情感(包括沉重的亲情、仇恨或者日常的幽默),才是更全面的进化。
纵观整个系列,几乎呈现了物种进化的各个标志性阶段:
拿凯撒来举例。
第一部他拥有的,是“意识”,病毒让他觉醒,但他却依然是一个人猿并存的复杂体。
第二部展现的,是他的“理智”,不被情感左右,让他的智慧显得尤其高大,甚至盖过人类的存在。
意识不能让他称王,但理智可以。因为意识是药物形成的,是个猴都有;而理智,却是凯撒经过后天的斗争和经验磨练出的。他掌握了思考的逻辑性,才能鹤立鸡群。
第三部,掺进了最复杂的情感。
你肯定懂,情感虽然与生俱来,但如何应付它,却是需要反复练习的人类本能。
加上情感往往具备了反逻辑的感性,它一旦发生巨大冲击,凯撒必然会像无知儿童一样不知所措——因为在进化的道路上,他才刚入门。
这也是Sir不想附和网友说的“煽情”的原因。
虽然那些似乎套路的情感戏,比如凯撒应付亲情损伤的笨拙,他单纯而冲动的仇恨,的确看起来都不特别。
……当然不特别,因为于人类早已司空见惯,频繁接触人类的动物园坏猿“宋小宝”,更是见得多。
但观众眼中的老凯撒,其实就如现实中“父亲眼中的幼子”。
初生幼子所有的笨拙,解决问题的缓慢理解过程,都是成长理所当然的必经。
这也解答了本片叙事上的平稳克制,因为它要为凯撒情感的成长铺路,这条情感之路无法铺得太急,原因如上。
所以,《猩球3》在Sir眼中,是有两个结尾并行的。
一个是显性结尾:
凯撒带领众猿找到乐土,圆满死去,happy ending(这是票房保证)。
一个是隐性结尾:
凯撒终于完成了进化三部曲,从一个孩子开始,做完意识、理智、情感三道大题,最终领悟了繁衍、生存甚至是死亡的意义。
能做出这等命题的大片,当然不差。
但最后。
Sir还想说一点小遗憾——
说到猩猩电影,必会联想起曾经几部经典名作。
不管是50年前美国著名导演富兰克林·沙夫纳拍出的《人猿星球》(第一部),还是2001年蒂姆·伯顿重拍版的《决战猩球》,甚至彼得·杰克逊翻拍版的《金刚》,其实都是试图创造一种非人类的错位视角,来反观人性。
很庆幸,它们探讨出的东西如此新鲜,以至于Sir到今天都难忘。
单说结尾吧,第一部《人猿星球》最后一个镜头,就引人发冷汗——
宇航员泰勒逃出人猿控制,走在沙滩上,竟发现了残留的自由女神像。
原来,这个被人猿统治的“外星球”,正是两千年后的地球……
2001年蒂姆·伯顿重拍版《决战猩球》的结尾,更为恐怖——
男主穿越到未来的地球,走到林肯纪念堂前,可回头一看,林肯雕像竟然是一只猿猴。
仔细看这位猴林肯的眼神,虽然也有几分类似凯撒,但其中引起的不适联想,显然是凯撒无法比拟的,因为它的背后,不是一只智商超人的猩猩,而是人类被占有的整个未来。
人猿系列的主人公费尽心机实现的目标,其实只是巨大阴影中的一个小点,能引发观众这样量级的思考,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绝望,哪里还需要什么happy ending?
甚至可以再武断一点:这类幻想片,有happy ending的存在,其实已经体现了一种故事的虚假性。
全程紧张,结尾浑身一凉,然后脑洞不绝,多年不忘——
不得不说,这才是经典大片能带来的高级感受,而《猩球崛起3》,还达不到。
《猩球》三部曲真正完整和延续的,只是围绕凯撒这个角色,建构了一部“猩猩传记片”。
它很精彩地讲了一个故事,却没给我们留下多少余味。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Sir喜欢的故事,一个有余味的故事。
它是著名作家卡尔维诺改写的意大利童话,《无畏的小乔万尼》,讲述了一个有勇气的男孩,战胜巨人、得到宝藏的经历(和你小时候听过的那些差不多)。
唯一奇怪的,是卡尔维诺在结尾,恶作剧一般,加上的一句话:
无畏的小乔万尼,有了那些金币,成了富人,快乐地住在那幢楼里。
直到有一天,他仅仅因为一转身,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被吓死了。
你看,一个勇气的小故事,带着一个“从此幸福地生活”的俗套结尾,但大神只用一句话,就扩张了故事的外延。
它让勇气这种本来很单纯、很童话的品质,突然变得有难度、有人生的味道了。
勇气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弄丢的?由此引发的沉思与领悟,远比一个“从此幸福生活”的无脑结尾,酷炫百倍。
而这,可能就是《猩球崛起》三部曲,真正的软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卡卡西式角色扮演、伍迪爱伦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