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感兴趣的东西无论多么折扣也绝对不感兴趣,就算多么亲近,也要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定要这样,不可能猜测得到别人的操作手法,对你而言是坏的就离开就好了。不和任何人谈论任何人,因为直觉其实是最灵的,如果技术达到了某个程度心中空虚,还是要承受背后的空洞。我知道有的人想各种办法适应或承受。
一个人,无论是不是受害者,在某些事情上要么就是自己做了也认了,就会成为董洁扮演的李怡,如果不断觉察又突破不能够拒绝的某个阶段的我,就会成为周迅的林阚。不一定糟糕到成为米芒的那种程度,不断的找寻,她需要的是突破自身限制。无论用任何方式说出自己的经历,然而,一定也是经过改编的经历,它能够起到警示作用。我愿意为无数迷茫的我打开那把伞,遮挡狂风骤雨。
我心中明白,对于别的人解释会有很多,对于我只有一种,影响任何一个阶段的自我面对与合成那都是不对的。不是我不愿意面对我自己。而是我感受到你想让我承受并理解你当初经历过的,对不起,我不愿意。我的意思是说,我只相信感受的判断,用任何人的眼睛看待,都逃不开模仿。我说了左边还是右边,你就觉得我没有底牌了。我是没有了,是因为我不希望做一个靠底牌活着的人。每个人最后都是千金散尽的天生我才。所谓倔强也可以叫做坚持,偏执狂也会是修行路上的助力器。
所谓底牌,无非是不同范围内的玩法。我也不否认你们观察的有可能也对,但是我会离开并觉察,找到对自己有用的部分,然后再剔除。本质上,愤世嫉俗是一种正向的逆风。你知不知道有时写作就是让自己听见自己的声音,还能做别的就更好。如果你真的观察我,每个人都有,那也不一定是我,我最满意自己的时候就是自我状态开放而坚硬固守的时刻。你们也不要觉得给我技术指导,真的,那与我有啥关系,技术多么重要,可是我要真情感。我还喜欢把自己的经历编成故事,只要我放开很多人都喜欢,我对每个人都平等尊重。但是谁得想法都是自己的想法,我不需要从谁那里得到什么。这就是从十几岁我就快乐的缘故。我离开人,是为了和自己,上路一起。未来怎样,我都认为为自己就是值得的,你也许觉得我是错的,不过是一点界定。我在突破它,无比清晰,我讲了,而且又过滤了,这很让我高兴。
你觉得受害者有罪还是无罪,它才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每个人的心底都是若干元素的合成。招展也随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