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

作者: 17b5769f0a67 | 来源:发表于2016-04-09 18:10 被阅读367次

文可同学的反馈,引起了我的思考,发现自己对于《道德经》的认识还很肤浅。这本书一共81章,之前一直把各个章节看作是独立的,今天发现这本书每一个章节都是相通的,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但是从整体上把握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很困难,因为每一次读这本书都感觉迷失了自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今天才发现第一章总领全书的作用,道出了这本书的哲学基础,其他章节都是这一章引申出来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即万物的本源、本质。首先从认识论上来讲,作者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可以认识的,所以他说“道”可道。其次他认为物质的属性具有无限性,人类只能无限接近事物的本质,却无法完全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说出来的“道”不是常道,只是一个无限接近“道”的东西。

即事物的属性可以被我们认识一部分,但是我们无法认识事物的全部属性,物质的属性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这和马克思哲学有相似之处,马的认识论主张,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否定在否定,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无限接近真理。

所以马也主张我们无法完全认识事物。

但是他们是有区别的,马是看到事物的本质是无限变化发展的,所以要无限的发展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不断重新认识事物,无限的接近真理,而永远也达不到。

老子认为万物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而不是发展的。事物循环往复运动感,但是无法完全认识由此推出结论“是以圣人处无为主事,行不言之教”

名,可名,非常名

名称,是对于事物的称谓。但是名称和它所指代的事物完全是两回事。

名称只是个符号。

名称无法代替它所指代的事物,因为事物的属性是无限的。

比如“桌子”,在材质上有木制的、铁的、石头的、皮革的。在形状上,有圆的、方的、三角的等等。

“桌子”这个词和它所指代的事物是完全不同的,词语误导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使人忽略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

更重要的是“桌子”这个词限制了我们对于它所代表的这个事物的认识,以为这种普遍性的桌子,就是桌子,忘记了桌子的特殊性,桌子的可能样子有无限种,词语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是我们忘记事物的丰富性和无限可能。

我们可以发挥想象,造出各种各样的桌子,饼干材质的桌子,在地上挖土形成的桌子,冰块做的桌子,有发动机的桌子,可以在水上航行的桌子……

这就是非常名的含义。名称命名的都是有限的,事物的属性是无限的,他们的矛盾不可调和。

不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还说出了另一层意思。

即虽然“道”难于用语言表达,但是我们还是要表达,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虽然,名称无法表达事物的所有性质,而且与事物毫不相干,但是为了认识事物我们不得不勉强命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有的版本是这样断句,但是我认为应该是指这样“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因为承接上一句,“名,可名,非常名”,这里应该是讨论名的问题,而不是讨论无和有的问题。

也就是说,天地刚刚生成的时候,万物都没有名字;给万物命名以后才有了这些名字。所以给万物命名就是创造了这个有名的世界。

为什么给万物命名就是创造了这个世界呢?

因为万物本质上是一体的,一个东西,不分彼此。

自从给万物命名,创造了目前有各种各样的名称的万物。比如猪、马、人、山,这些东西以前都不存在,都是混沌的万物的一部分,大家都没有名字,也不分彼此,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为了彼此区分,才给每个事物命名。

最明显的就是给我们的肢体命名,头,胳膊,手,如果没有全体的身体,这些器官会存在吗?

每个事物也一样,就只有人,没有山,没有植物,我们人类会存在吗?

所以万物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命名只是为了区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着,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的书这样断句“故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我认为是前者对。

因为联系下一句就可以知道,“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欲无欲,同出而异名,这是解释不通的。这句话要是按照有欲,无欲解释就是:有欲和无欲是一样的,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相反,无和有是产生于同一个事物,只是名字不同。所以要从万物没有名字(也就是无的状态)的状态出发,去观察万物万物的奥妙。从万物有名字的状态去观察万物的变化。

无名,是天地之始的状态,天地开始的时候万物的没有名字,浑然一体,。但是给万物命名之后,就有了区分。但是无名的时候很有名的时候万物还是那个万物,所以是同出而异名。

这也说出了老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经常保持无的状态,不要看事物的名称,观察万物本来的样子,才能额看到万物的奥妙;利用事物的名称,才能发现事物的变化,才能比较相同与不同,才能度量。

所以要同时采取无和有两种立场。无和有是一体的,都是万物的本质,只不过名称不同。

文可同学对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的解释纠正了我的错误,我之前认为老子是相对论,所以才要保持无为。

正确的解释是:为高低、长短这些都是我们的定义,实际是不存在的,所以何必有为。

有交流才有进步,感谢文可,感谢大家随时否定我。

相关文章

  • 一年读一遍《道德经》

    一年读一遍《道德经》 到今日我今年又读了一遍《道德经》。 我读《道德经》不知有多少遍了,我估计不会少于18次。真的...

  • 【道德经】第一章:妙,不可言

    面对面诵读《道德经》活动第四次,正式开始逐章讲解《道德经》原文。 1 我注《道德经》or《道德经》注我 我读《道德...

  • 视觉精进06/100天

    读《道德经》(2)

  • 《道德经》第一章:你找到你的“道”了吗?

    今天读《孝经》的时候,想到可以在每天日更1000字的文章,写一写我是如何理解《道德经》的,把《道德经》读透...

  • 看过这个,你就会明白点《道德经》~1

    《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现在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觉得必须看,必须读。 但是每每读《道德经》,读来读去,越读...

  • 群力并向【和而不同读老子

    千人读老子,千种道德经。 在看过许多道德经注释和个人对道德经的见解后,我发出这样的感慨。 ...

  • 道德经 ——百遍诵读(第一遍)

    读完了一百遍易经,问老师,我能读黄帝内经或者伤寒论了吗?老师说,你读道德经吧!那好,我是听话的好学生,我读道德经!...

  • 道可道,非常道。

    读《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感悟 一、为何读《道德经》? 说起《道德经》,很久以来只是在历史课本中学习过,...

  • “老子”就要这么看

    ——读《道德经》的胡思乱想 《道德经》的伟大无需多言,我在这里无意亵渎经典,只是将自己学习《道德经》的所悟所得用通...

  • 2020-12-14 感赏-读经典

    今天最大的收获 女儿肯定了我的进步和变化,特别说 :你去建议徐的爸爸妈妈也读读道德经 也许我自己读道德经 读阿拉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道德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kb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