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第四公民——一部伟大的纪录片

第四公民——一部伟大的纪录片

作者: 花藏 | 来源:发表于2018-01-04 18:18 被阅读0次

        在百度搜索斯诺登,最新消息停留在2017年12月27号,他协助开发了一款保护数据隐私的APP并在全球引起了热议。应该感到开心的是,他现在能够受到俄罗斯的政治庇护并且在经历过这么多以后依然是活跃在保护隐私权前线的卫士。

        2013年斯诺登公布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监听全美甚至全世界公民信息的消息,并与美国九大互联网巨头合作接入他们的服务器获取全部信息,这些公司都是我们熟悉的包括苹果、微软、Facebook等。同时NSA还与一些国家政府合作,在当地建设拦截系统,以获取该国的所有网络讯息。包括无孔不入的无人机等等,将一直以来默默操作的NSA推到了台前,甚至超越了他的两位声名远扬的同胞弟兄——FBI和CIA。

       因这个自07年由小布什批准的监听计划代号为“棱镜”,所以有了我们熟知的棱镜门。

       棱镜计划的起源与2001年911之后通过的《爱国者法案》,该法案中美国公民同意让渡一部分的隐私权,以确保政府能够获知恐怖分子的沟通讯息,提前做出预防措施。其意虽好,其果也坏。一旦某项权利被赋予,哪怕只是一丁点,所繁衍出来的权力扩大的欲望也是无穷的。在此之后对于个人隐私的监听越演越烈,直到07年小布什批准棱镜计划,直到11年他们在全美建设信息拦截站,直到斯诺登称12年奥巴马大选期间曾宣称会遵守宪法保护人民的权利,而背后却继续扩大NSA的权限。我们无法得知当初《爱国者法案》提出时所涉及的监督机制是怎么样的,但至少如斯诺登所言NSA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太多有效监管。NSA的高层人员可以随意浏览到各地发来的情报信息机构,当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无人机会直接向电脑传输他所在区域的监视情况,并小窗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而工作人员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点开它。

       事发以后,全球反应强烈,要知道那可以一直站在道德高地上以公民权卫道士自居的美国。不仅如此,还有与英国的合作,牵涉范围如此之广。人们对此的定义是:隐私已死

       斯诺登联系了Laura Poitras,一个美国著名的纪录片制作人,她曾经跟拍过伊拉克战争,因此被美国政府列入监控名单。要感谢她,今天我们才能看到完整的事件全过程,在香港会面交谈以及新闻发布的过程,还有斯诺登的焦虑谨慎不安都被记录在《第四公民》这部纪录片里,这是他们在未会面之前秘密沟通的代号。另外一个人就是我们熟悉的英国卫报的格伦·格林沃德。纪录片记录了他们从如何取得联系,如何会面,以及如何在香港的酒店里进行了为期八天的沟通解释,以及格伦开始爆料惹起全球轰动,斯诺登申请政治避难的全过程。

       格伦问斯诺登,为什么你要选择公开这些消息。斯诺登说我们大家都有预期是活在监视当中,我们已经不在是政府的公民,而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所以他决定站出来,撕开这一层遮挡一切的面纱。纪录片里同样真实的记录了,斯诺登在输入密码的时候甚至要带着一个头套,格伦对此有些难以置信的开着一些善意的玩笑,但细细想来也许正因为只有斯诺登知道我们是处在一个多么密集的监视环境中,才会选择出此下策,他的一举一动都带着防备和谨慎宛如惊弓之鸟,拔电话线;劝告格伦不要长期将SD卡插在电脑里;以及奉劝格伦将密码改到十位数以上,哪怕是一次性的。

       科技在现当代对我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无缝不入。人们对此的辩驳是科技是没有立场的,它能够做到这些,正如现在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知道我们的信息正在被搜集,苹果、新浪,你搜索的东西总会在第二天就跳到你的浏览页面上。大数据无时无刻的不在注视着我们每个人,它为每个人而生。科技固然没有立场,但是人是有立场的,它可以被利用它视一切可以驾驭它的人为主人,包括强权。2017年互联网有一个词常常被热提,叫做“赋能”,这个从社会学借调过来的词通常指某项行为可以帮助弱势者发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互联网也做到了这一点,弱势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发生,但互联网也赋能了所有人,包括那些想要触犯人隐私的强权。美国政府对此依然坚持是为了防止恐怖主义,哪怕是获取了巴西、获取了英国甚至更多的国家的信息。但我们,普通人,公民,很少有机会知道他们还会运用这些信息干过什么。这时候我想有必要摆上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面的名言了——小心,老大哥正看着你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四公民——一部伟大的纪录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fd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