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热爱生活的。虽然饭菜做的不好,也不喜欢饕餮盛宴,喜欢的都是一些小吃和家常的饭菜,所以与美食家边儿都贴不上,但我的确写过一些关于吃的文章。有的是直接谈美食,有的是借美食来谈人生。现在把这几年写的一些关于美食与人生的文章,连缀成篇,供自己欣赏,也供朋友们闲来翻翻。
(一)
我太喜欢面条了,中午在食堂吃的面,晚上又吃了面。同时引发感想:人就像清水煮的挂面,其实原本都差不多,只是拌料不同,味道才各异,这个拌料就是生活工作的小环境,看这个小环境是什么人主导,以及自己主动接触接纳的是什么人。(2016年3月26日)
(二)
早晨起来吃了一碗葱油面,加了个水水煮荷包蛋。面条的优点是有条理,自身清白,但对调料的兼容性强。写文章、做事情当如面条。晚上吃了一个粽子,粽子在东北念成正子,粽子的优点是一身粽(正)气,且包容性强。做人当如粽子。(2016年4月30日)
(三)
为欢度国庆,早上做了一碗西北风味、东北特色的油泼面。先是把水烧开,把油菜焯熟码在盘底。用锅里的水做两个水煮荷包蛋,捞出。接着用手扯面,不用擀面杖,也不是抻,陕西人是"扯",我也扯。面煮好捞出,码在油菜上,面上码上葱花、 蒜茉,盘里倒点盐和生抽和陈醋。最上边是辣椒面。把煮面水捞出,放点香菜、调料等就是蛋花汤。锅洗净,倒一勺花生油,滚热时浇在辣椒面、葱蒜上边,一时香气扑鼻。趁热拌开。摆上荷包蛋。就着蛋花汤,就吃了。可好吃啦。要不,为啥陕西自古以来,姑娘嫁人不对外?怕手艺外传呀,怕吃不到正宗的油泼面啊。我这手艺还是跟一个被爱情蒙昏了头,胡里胡涂嫁到东北的小媳妇学的哎。哈哈。(2016年10月5日)
(四)
我很爱面,这里指的不是面子,而是面条。在太原天天吃刀削面,在西安天天吃油泼面。在北京的时候,和朋友到处打听正宗的老北京炸酱面,经老北京人的指点,终于在恭王府附近找到了一家百年老店,美美地吃了一碗。哥吃的不是面,而是文化。
爱吃面的人很多。我和几位同事到食堂吃饭,每次刷完卡问的是同一句话:有面条吗?一说有,使直奔面条而去。打来面条,喜笑颜开,便天南海北地聊。
我的一位老同事也爱吃面,经常吃加州牛肉面。一次在面馆,遇到某省领导也和普通顾客一样在那儿满头大汗地吃着牛肉面。同事诧异,问领导:你怎么在这儿吃饭?领导笑笑说:我就爱这一口。
面条不仅好吃,一起吃面还能增进感情。不管多大的腕儿,如果他能和你一起在小饭馆吃有特色的面,说明他不把你当外人了,本来人的味蕾都是差不多的。领导也好,明星也好,老百姓也好,舌尖上最美的记忆,都是小时妈妈做的手擀面。
说到这里,就得说到我家附近的一个小面馆了,叫周妈妈手擀面。同院儿的小肖多次和我提起,说那儿又便宜又好吃。今儿忙了一上午,我和媳妇说,不在家吃了,我请你吃周妈妈手擀面,媳妇素来节俭,这回也同意了。到了面馆,我点的山西悠面,媳妇点的酸菜猪肉面,又点了三个小菜,一瓶啤酒,吃的好香,花费不过四十多块钱,吃着吃着,媳妇的脸色也回到初恋时的模样。清时纳兰的诗:"人生若只如初见",然后是感慨。其实,请朋友吃碗面,详太太吃碗面,回到往日时光,就一切Ok了。我和太太说了,还要请舅哥和连桥来这儿喝老雪啃鸡架吃手擀面呢。(2017年8月20日)
(五)
人生不过一碗面
何必执着鱼肉蛋
等闲便是平安符
免得秋风悲画扇
(2017年9月6日)
(六)
看完电影,忽然念旧,穿过僻静小巷,来到热闹的十三纬路老四季抻面老店,这是过去常去的地方。我要了一碗韭叶面,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人生如面。本来都是差不多的,关键看拌(伴)的是啥,就形成了百味人生,但拌料也是自己选的。臂如哥这碗面,有柔韧的面条、幸福的鸡汤、深情的辣子、美丽芬芳的香菜,以及带一点妒意的白醋。吃这碗面,不就在参悟人生吗。这才是吃的文化,有文化的吃。(2017午9月29日)
(七)
今天下午去谈一个文化论坛的事情,回来时不知不觉中坐车坐到了九路许家抻面,我原来在那儿住过。那儿,原来叫许家抻面,后来叫人人抻面,现在叫民宜家。但我还叫它许家抻面。我特得意那面的味道。
这儿的面口味重。虽然有细、棱、三角等,但我喜欢韭叶,浓腻的汤汁,几片肥肉,拌上陈醋、油辣酱,再吃几颗大蒜,吃的满头大汗,十分畅快。顺便说一句,大蒜嚼着吃,这是东北的吃法。我这个吃法曾把关里的朋友看的发楞,他们都是切碎了吃的。
其实我常去的抻面馆还有老市委附近的老四季抻面。那儿的抻面是又一种风格,汤清面白,配的是榨菜,许家的不放榨菜,因为口味够重了。老四季宜放清醋,不宜陈醋,否则味儿跑了,还不好看。加上辣椒、香菜,十分爽口。面的种类也很多,如不特意说,默认的是细面,白白的,象龙口粉丝一样细。但我在那儿喜欢的是宽面,感到有嚼头。吃完了,也是满头大汗,十分清爽。
一招鲜,吃遍天。凡是经营的好的面馆,都是以特色立足。文化也是这样,有地域特色,才有魅力,才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假如你看到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吃顿饭都是一个味道,那还有什么意思?而且我吃的不仅是面,还是文化。在这吃饭,我想起了老房子,想起了孩子小时候的模样,想起了老婆和我年轻时清苦但值得回味的生活。同样,如果你到外地旅游的时候,光是吃,没有想象的翅膀,那你就吃不出文化的味道。比如,你如果到长沙旅游,去火宫殿,如果不想象一下毛泽东去过,还特喜欢火宫殿的臭豆腐,如果不知道名将鲍超大闹火宫殿的故事,你也就是嘴巴香香,也吃不出有滋有味的文化。同理,如果外地特别是南方客人来沈阳,你请他大餐不如清他吃酸菜,保证爱吃,盘底都不剩,因为这是东北正宗,沈阳特色。如果你再给他讲讲酸菜的由来,讲讲完颜阿骨打,讲讲老汗王,他不仅嘴巴香香,还吃出了文化,还把沈阳的故事带走了。
最后说一句,在这样的小店里,别看貌似粗门大嗓,引车卖浆者流居多,但其实什么人都有,不是吃不起大餐,而是好的是这一口,我的一位朋友就看到过某省级领导在一个小面馆里扎在人堆里香香地吃面。说实在的,听听老百姓唠的嗑,看看他们的神态,还是体验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方式呢。(2018年8月15日)
(八)
我是爱吃面的,我跟朋友说过,谁要是请我吃饭,一碗面条足矣。
今早我又下了一碗挂面,配的是两片香肠、一绺香菜、几个木耳,又做了一个水煮荷包蛋摆在面上,最后舀了一勺山西的台蘑酱 ,一碗好吃的蘑菇酱面面就拌成了。色、香、味、营养、热量都全了。吃起来好爽。
为什么我爱吃面?除了因为它简单,价廉物美,还以为同样的面却能拌出不同的味道,千变万化,不一而足。同一碗挂面,用不同的调料,可以拌出肉酱面、鸡蛋面、葱油面、蘑菇面、香椿面、麻酱面、陕西油泼面、老北京炸酱面、山东打卤面等等。如果想回忆小时候的生活,可以用熟豆油,酱油,醋和葱花拌一碗面,那时候香油是见不着的,这已经很奢侈了。更多的时候熟豆油都会舍不得用的,而是用猪油,现在生活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还有谁家会熬猪板油呢?
会吃的话,吃面也可以品味人生。同样的挂面,不同的配料可以拌出不同风味的面。人生也是这样,除了有特殊天分的人,绝大多数人的禀赋本色都是差不多的,长期同什么人在一起,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最明显的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包括主要亲戚,他们的眼界谈吐,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长大以后,选择权利在你自己。你想成为高人,就要同睿智的有学问的人多接触、多学习。你想成为好人,就要同人品高尚的的人在一起,成为他的朋友。你要是出于个人私利,常同勾心斗角、嘁嘁喳喳、结伙抱团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成为小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和拌一碗面条是一个道理。(2018年9月22日)
(九)
早晨吃了一碗热干面,是方便面。调料都还可以,但是肯定跟个性的需求不一样。我自己又和了一勺麻酱,加了点葱花和醋。在任何一种吃法的面里,加点醋都不会错的。
武汉热干面,真正的香在于麻酱。所以在那座城市,哪家舍得给多放麻酱,他家的生意就会格外好一些。其实从经济学的眼光看,这样做店家根本就不赔,反而赚了,因为只要买的人多,销量上去了,费用就会摊薄,利润就会增加。从每一碗来看,成本是高的,但卖的和别人家一个价,好像挣得少了,其实这就是薄利多销,或者叫吃小亏占大便宜。做人做事其实都一个理儿。
干事创业的时候,起步阶段不要想着要赚,要想着怎样适应需求,怎样诚实经营,怎样厚待客户,让广大的用户喜欢你的产品,打出品牌,打出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只要销量上去了,成本就会摊薄。在量本利三者的关系当中,销量是最重要的,有了销量,产品就进入成长期、成熟期,不仅会把新产品初期的亏损给收回来,利润还会稳步增长,甚至大幅的增加。
从一碗热干面,看肯不肯吃亏,看出你能干多大的事儿。纠结于眼前的小利,其实赚不着大钱,说得刻薄一点,你也就值那块八毛钱。其实,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能干多大的事,差别只在于眼界和胸怀,看你肯不肯为了长远,而吃眼前的小亏儿,这就能看出你有没有格局。(2018年10月13日)
(十)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爱吃面条,包括抻面、刀削面、热干面、朝鲜冷面、担担面、方便面(红烧牛肉味的)、米粉、河粉、山东打卤面、老北京炸酱面、葱油面,红油面、东北炸酱面、陕西油泼面等等。我爱吃面条,已成习惯。为什么呢?
第一,简单。爱吃面条的人往往口壮,在吃的问题上不太挑剔。如果自个在家的话,可能下一碗挂面,炸一点儿鸡蛋酱,甚至连酱都不用,拌点儿香油酱油醋,加上点辣椒面儿,就能吃的喷香。如果家里包饺子,面和的多了,给我擀一碗面条,我能吃得很香。或者把剩下的面冻起来,等有空了拿出来解冻,这样的面相当于冷醒,很软的,很有弹性,能用手抻的很长很长,能做一碗油泼面,还挺好玩儿。
第二,有文化味儿。吃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往往体现在风味食品上,面条儿往往是各地具有民俗特色的风味食品,每一种面条都有一个故事,一个传说,偏又价廉物美,所以很受外地人的青睐。像我这种半吊子文人,更爱从面条中琢磨点儿哲理,写一点杂文,在精神上聊以自娱。有的小品文,如《吃面》《热干面,麻酱和干事创业》,还有人挺爱看呢。
第三,我就是面条肚子。什么山珍海味的,我不感兴趣。我所结交的,也都是君子,如果相逢了,谈兴正浓,赶上了饭点儿,一碗面条足矣。君子之交淡如水。亦清如面、香如面。君子简单如面,有文化有故事亦如面。和什么人结交,你就是什么人,这和面条相似,面条拌和着的是什么,就是什么味儿,人不也是这样吗?
第四,能勾起对童年的回忆。童年不管怎么苦,回忆起来都是幸福的。我小的时候,物质匮乏,生活是困难的。粮食的总量是定量的,大米、白面都是细粮,定量更少,那时平常吃的都是高粱米、苞米面儿。所以不用说吃饺子,就是吃碗面条都是珍馐美味。那时候哪有香油啊,把豆油炸熟了,趁热倒在面条里,再拌上点酱油,就香的了不得。那个味道我现在还能记得。现在我爱吃油泼面,也是因为油泼面的做法和熟豆油面有点儿相似。有的时候,我擀上一碗面条,或下一碗挂面,捞出来,撒上厚厚的葱花,辣椒面儿,浇上点儿酱油和醋,然后把豆油在油锅里炸熟了,滚烫滚烫的泼在辣椒面和葱花的上面,嗤啦一声,一时间油香葱香辣椒香扑面而来,在蒸腾的香气中,我仿佛回到了幸福的童年。(2018年11月30日)
(十一)
小黄花叫也叫小黄鱼或者叫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中的小鲜,说的就是小黄花。煎小黄花,味美可口,可下饭了。鱼和驴读音相近,有个绕口令,”吕小绿爱吃小黄鱼,李小莉爱骑小黄驴”,鱼和驴一急就分不清了,又由于鱼适合就米饭吃,所以小黄花就是驮米的小黄驴哎。
煎小黄花,要讲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既要好吃又要好看,不好吃没法子下饭,不好看没心情下饭。怎么做呢?
首先,要把七八条小鱼去腮去内脏,洗的干干净净。然后用厨房纸把鱼身上的水吸干,撒上一匙精盐和花椒面儿,卤上二十分钟。这样,味儿就进去了。
其次,在卤好的小黄花鱼身上,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就像化妆时候的薄施粉黛,只要稍稍沾上一层就可以了,不要弄的太多。面粉的作用是保护好鱼的皮,在热油和鱼皮之间加了一层薄薄的保护膜,既防鱼皮被热油煎破,又使得面粉在油煎的时候变得黄黄的。鱼其实并不黄,煎的时候由于面粉的原因,却变得金黄了,象小金条,可好看了。
再次,在大勺里倒上一勺油,最好是花生油或菜籽油,用中火把油烧热就可以了,把小黄鱼尾巴在油里轻轻一点,如果”嗤啦”一声正好,不要把油烧得冒烟儿。趁油热的时候,把小黄花一条一条的摆进去,静静的煎。这时候一定要记得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也就是说,不要着急,不要翻腾鱼,不要折腾,要有耐心,条件发生作用是需要时间的,不能心急。要静静的等小黄花挨着锅底的那一面儿,煎的稍稍变硬了,形状也已经固定了,估计一刻钟吧,再用铲刀把鱼一条一条的翻过来,继续煎。等另一面也煎的稍稍变硬的时候,也得一刻钟,就把油汪汪的鱼一条一条盛出来,整整齐齐的码在盘子里。就可以吃了。用咱们东北话来讲,叫老好吃了。写到这儿,我自个儿都馋了。(2019年2月25日)
美食与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