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给大家推荐这本《被讨厌的勇气》。
生活中,你是否和我一样经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是否每做一件事情,都很在意别人的评价?总是在接收到外界不喜欢的声音的时候,就懊恼难受?
然后开始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觉得自己活得很失败?
害怕担心被人讨厌的人,是活在别人标准里的人,是很难获得自由和幸福感的。
当我翻开《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那个跟哲人一直辩驳的青年,在一次次坚持自我认知的辩论中,被一层层的抽丝剥茧,最后才顿悟到,原来不幸只不过是缺乏“勇气”,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本书围绕阿德勒的心理学内容,通过青年和哲人的问答形式,巧妙而又通俗地为读者介绍了这一心理学流派的核心思想。
01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我们经常会将自己现在的状态归结到过去发生的事情,诸如童年阴影,原生家庭等等。把所谓的心理创伤作为造成不理想状态的原因。这属于弗洛伊德主张的“原因论”。
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是反对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主张“目的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每个人的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
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从刚开始确实难以让人接受,就像书中的“青年”,在哲人面前感到一次次被颠覆认知。
比如,我们一直以为当自己愤怒的时候,肯定是因为别人做了什么让我们动怒的事情,所以才会发怒。但从“目的论”的角度解释,人的愤怒是完全可以由自己控制的,我们发怒其实只是我们希望通过“发怒”的行为去达到威慑对方的目的。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所谓的“不幸”其实都是自己“选择”的,因为我们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是有好处的),所以并不会去积极改变这种状态。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心理学,你的不幸只不过是缺乏“勇气”,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02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很多人经常会讨厌自己,盯着自己的缺点,那是因为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于是慢慢变得自闭,不与他人发生人际关系。
这其实是在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孤独不是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而恰恰是感觉自己被周围人事物所疏远才会孤独。
人为什么会自卑?又为什么会自负?越自负的人越自卑,又是为什么?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借助权势的力量来抬高自己的人终究是活在他人的价值观和人生之中。
为什么在亲子关系当中,经常一些孩子会通过不良行为甚至是自残来让父母烦恼痛苦,其目的就是为了报复父母,通过权利之争的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读过这本书,我们就会知道在受到挑衅的时候绝对不可以上当。
03 学会课题分离互不干涉
人生有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和爱的课题。我们要学习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要让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因为那是别人的课题。而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再拿亲子关系来说,孩子不学习是谁的课题?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去干涉孩子的课题,但是可以去引导。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对认可的追求,其实是扼杀了自由,总是活在追求他人的认可上,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04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就是““共同体感觉”——把他人看做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举个栗子,中国版的世界地区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布局图,而法国版的世界地图其中心是“法国”,这是世界地图的样子。
但是从地球仪上去看,那么每一个点都可以是一个中心。所以你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
我们要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人只有在能够体会到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只有在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虽不同但平等。
在教育孩子或培养下属时候,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而是要“鼓励”。因为表扬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的特点,是一种“纵向关系”。
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才成为“鼓励”,我们要建立横向关系,就是平等关系。
05 认真的人“活在当下”
建立共同体感觉要做到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只有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
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
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这三者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而判断你的贡献是否起作用的不是你,而是他人的课题,是你无法干涉的问题。所以幸福即贡献感,是不需要他人的认可的主观感受。
阿德勒认为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只有认真过好“此时此刻的当下,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人就不会迷失,做什么都可以。
读完这本《被讨厌的勇气》,让人有种豁然开朗,心被打开的感觉。相信它能让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去收获幸福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