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五)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五)

作者: 天行武道养生阁 | 来源:发表于2018-02-22 16:57 被阅读27次

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心神管理魂魄。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首,最早来自外在。伤了风入脏腑的病,治疗到后来,就回到表上,风症即动症即肝病。在表时,就是快好了,病之始也是病之终。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五)

脏主收藏,腑主宣泄,皆由阳气正常运行所为。即该排便就排便,该吸收营养的就被吸收营养。阳气失常就乱,不能正常排泄,阴的东西就会积累(阳无形),人就会生病。24小时中,白天的午时为阳盛极之时,此时阴也开始生,阳慢慢消,夜晚子时,阴盛极时,阳又开始生,阴慢慢消退。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要平衡,阴弱阳就要失控,反之一样。

阳要强,程度为密,能固住阴才好。

使劲发力时,我们用到是骨头,用力过猛就会伤到肾。

春伤风夏伤暑,秋伤湿冬伤寒。很多时候,春天爆发的温病,其实是冬天伤了寒,病根在寒,而不能按表症温病去下寒凉药。

肝喜酸,色青,酸盛过就会伤脾。

心喜苦,色红,红盛过就会伤肺。

脾喜甘,色黄,黄盛过就会伤肾。

肺喜辛,色白,白盛过就会伤肝。

肾喜咸,色黑。黑盛过就会伤心。

相关文章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五)

    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心神管理魂魄。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首,最早来自外在。伤了风入脏腑的病,治疗到后来,就回到...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九)

    阴静阳燥,阳生阴长,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阳化气,阴成形。清气在下,則生飧泄;浊气在上,則生脹。...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四十)

    现在所说的外感发热的疾病,都属于伤寒一类。 太阳经为六经之长,统摄阳分,故诸阳皆隶属于太阳。太阳的经脉连于风府,与...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二十)

    诊病的重要关键是什麽? 岐伯回答说:重要点在于天、地、人相互之间的关系。 如正月、二月,天气开始有一种生发的气象,...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三十)

    天地间至为深奥的道理,即天地的至数,与人的形体气血相通,以决断死生。 天地的至数,开始于一,终止于九。一奇数为阳,...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十三)

    阳明与厥阴发病,主病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曰风厥。 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作胀,心下满闷,时欲叹气。 太阳和...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十八)

    医生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因为地理形势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例如东方...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十四)

    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心主神明,如同离卦,中虚空而明,虚空是真水在中间,此水...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十六)

    心脏与脉相应,它的荣华表现在面色上(面中间),肾水可以制约心火(心主肾,即心的问题,用肾去治);肺脏与皮肤相应,它...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十九)

    用五谷来做成汤液及醪醴(糯米酒),必须要用稻米作原料,以稻杆作燃料,因为稻米之气完备,稻杆又很坚劲。稻禀天地之和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sz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