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新记006:拥有幸福的勇气

*知新记006:拥有幸福的勇气

作者: 静水0722 | 来源:发表于2022-09-18 22:59 被阅读0次

            ——致“新人儿”们的第一封信

    新人们:

          请允许我这么称呼大家,包括我自己。苟日新,日日新。每日的工作看似的重复,其实可以在这样的反复中洞见到新意。恰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去年的秋天跟今年的秋自然也许雷同,但在用心的我们会领悟到绝非一样,这是用心经营的成果,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不妨这么叫着,只觉得可心可爱。

    @仙妍老师

    一本薄薄的《爱的艺术》,读起来挺费劲的。还记得我啃这本书时,几度想要放弃。从第一次打卡到第八次打卡,坚持背后的功夫,大概只有自己懂得。你告诉我说,中午午觉都不睡了,反复啃那几页,仔细琢磨,认真领会,原来曾经的认知里有很多需要补课的地方。是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对待孩子,对待学生,有多少爱是以“爱”之名的假相?读你的打卡又让我重温了曾经读这本书的感受,跟随你的思考又有了新的领悟。这样的感觉真好,有一句歌词是你吹过了我吹过的风,现如今,是有一种关系是你读过了我读过的书。哈哈~

    @肖雅老师

    《树之歌》教师的执念是可爱的,因为你读懂了这似乎浅显的儿歌背后的情感与意味。正所谓,教师读文本是需要读出点味道的,这点味道很珍贵。在我看来,这点味道是那满满的一桶水了。可是,若水三千,也只需一瓢来饮。语文教学的实现,除了教师解读下的“教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呀。初上二年级的孩子们是否具备了理解领会这些的能力呢?是否没有衔接上孩子认知发展规律呢?部编版本的教材具有一贯性,尤其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的语文要素更是如此,循序渐进,渐次深入的。对于此阶段孩子来说,选取我们解读教材之中适合他们的,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备课细节。

    你也提到:回到实际教学中,在时间上、授课难度上,大篇幅的原版文章似乎并不能普遍。而对于文章的细致解读,则依赖于学生课堂之外的阅读量的积累。这一点,我想分享我的一点看法。今天看到一篇关于教研活动的一篇文章,文章讲到教研活动的研究样本得回归到“常态课”,真实课堂一定是磕磕绊绊的,这样的磕磕绊绊背后其实是学生的学习障碍、学习挫折、学习困难的体现。这些不应该被简单归因于“学生课外阅读量积累”导致的水平不同。当我们试着将这些“磕磕绊绊”一点点琢磨反思时,其实也是在不断贴合学生的过程。还是上面的问题,备课要备学生的这个环节不应该被忽视。而这些“磕磕绊绊”就是我们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契机。分享给你《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中让我深深触动的一个片段《“不知道”也能变出精彩》P24-27,也许会同样引发你的思考,关于课堂中那些“磕磕绊绊”的可贵之处。有的时候不是学生出了问题,而是教师的预设出了问题。也许,这也可以成为我们反思课堂的角度吧。

    作为过来人,算得上经验的经验,分享得大家,愿对您有帮助。

    1、试着打开自己,读一读他人的日记。

          其实读多了,会发现一个规律。我们现在经历的困境,其实老早有人经历过了,之所以被称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没有把这个问题放任过去,而是选择了面对,并且寻找到了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阅读名师撰写书籍可以打开我们的思路,然后获取可以尝试的方法。但也需要认清的是名师的方法因其学生、老师,还有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我们的拿来主义,需要验证、调整,甚至创新才真的解决自己面对的类似或同样问题。阅读身边人的阅读感悟,更亲切些。因为问题的产生,可能有很多类似的归因,这样他人的思考提供了自我反思的角度,彼此启发碰撞,这也是打卡的意义,不仅促生自我的思考与深入,也会启发他人。

    还记得曾经共同体读书时,一本书好几个人阅读,每个人不同的颜色笔迹记下的批注,有的时候,也会在批注下再回应几句,那会儿总会会心一笑,这也是读书共同体成员之间沟通的小方式,只属于读过哪本书的几个人。小小的愿望,希望多年后我们再想起,沙龙的老师们有属于我们共同营造的美好点滴,那些坚持中撒下的汗水里有甘甜的滋味。

    2、留下思考的痕迹,花点功夫将思考记录下来。

          在我看来,批注式阅读是留下思考的痕迹,是中高年级重要的阅读方法,对于我们而言,亦如是。文字是梳理的过程,也是清晰的过程。 写下阅读感悟,让思考的点连起一片网,然后长出一朵花。这也是安排读书打卡任务的用意所在。有的时候会看到老师们在最后记录下自己一个问题,这是思考的终点,也会是下次阅读的起点。我会有这样的经验,把自己的问题想清楚了,记在手机的备忘录里。记下了,也许就抛诸脑后了。但有的时候,再阅读时碰到相关的问题,会自动想起曾经的那个问题,然后对应思考,忽然想到最初那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了。所以,有的时候问题也格外珍贵,因为它本身蕴藏着一个答案。

          记得曾经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跟姜波老师展开了辩论。那次教研会的主题是师生共读,我在教研会上要求到教研组的老师们从实用的书看起,读书有明确的底线目标:比如每天阅读多少,每本书读完之后文字写下感悟。姜波老师提出从自己喜欢看的书看起,阅读放下功利目的以海绵吸水的状态长养自己对于文字的感触,这是一位语文老师的基本功。最后我们感叹道,我们两人提出的也都是我们一路走来的经验之谈,而每个人成长的路径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得归结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中来。成长从模仿名师开始,一点点蹚出属于自己的路。

          今天看梁冬解读《庄子.齐物论》里面提到的观念十分认同想分享给大家:

    你的成见决定所看到的世界。

    不理解背后的逻辑,努力的只是现象。

    用不断追问的方式回答问题。

          当我们用我们有限的认知去看待很多问题时是无法解决与突破的。唯有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才会在相对丰富的认知体系中看到事情的真相,而真相呈现的就是问题的解决方案。

          唯有通过不断追问,才能探求到问题的根源处。阅读如此,课堂亦如此,试着在书中追问一个问题,试着在课堂中,不要让孩子轻易坐下,再追问一个问题,这个过程犹如“深”这个字传递的智慧一般:伸手去探索洞穴的未知处,需要一种勇气,一种面对自己的勇气。想起岸见一郎的两本系列书《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还有一本《不管教的勇气》。有的时候,告别现在的自己是需要一点点的勇气的。在做与不做之间,读与不读之间,惯性做出的行为很容易,而自主自觉做出的选择才是一种超越。

    3、教师的职业幸福在学生的成长建构意义,而学生的成长根源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我有一位跟随学习经典的老师丁亮老师,他最近讲课中提到一本书,名字叫《生存的12条法则》,有幸在二手书店等到了这本书。序言中,有些话打动了我。

    序言片段

          我们以为的“我想要幸福”,我们真的了解幸福吗?我们以为的“爱学生”,就真的会“爱学生”吗?其实,很多事物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浅薄,尤其教育。唯有在阅读与写作中深入下去,才会慢慢触碰到我们所要追求的真相。除非看到我们自己正在进步,否则我们不会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经典所言,真实不虚。

    前行路上,让自己的进步真实可见,那么快乐是不是也变得真实鲜活起来呢?为已经开始阅读之旅的你们点赞,祝贺你们为此拿出来的勇气。

    能读到这里的你,谢谢你给予了这篇只有文字没有图的文章如此大的耐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新记006:拥有幸福的勇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ru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