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美食家》是由作家陸文夫所写,书中描述了吃客朱自治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匆匆盥洗,乘上黄包车,赶到朱鸿兴面馆,就是为了吃碗“头汤面”。

朱自冶认为千碗面,一锅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的面就不那么好吃,而且有一股面汤气,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汤气的面,他会整天人不舒服。据说是有这样的老苏州,天不亮就去面店等着,看着店主生火,调高汤,为的就是要吃上一碗头锅的面条,叫做“头汤面”。
正宗苏式面的面汤是用母鸡、猪骨乃至外加火腿、黄鳝、甲鱼熬成,讲究的就是汤清而味鲜,为了要汤清澈,高汤还需用蛋清打去杂质。下面时,一大锅清水,水沸后放入面条,待水再沸后注入冷水,撇去浮沫,面断生后撩起,盛面的抓篱朝空中掼两掼将面卷紧,这样既能吸足汤水,又有吃口,然后放入高汤,再配以浇头而食。浇头品种繁多,道地的均是现炒。

沧浪亭也是苏式面馆,沧浪亭(天钥桥路店)位于徐汇区天钥桥路(近南丹东路),主营面食,外卖有糕团和熟食。当初去吃的时候,印象很好,细细的面条韧性十足,有嚼劲,面汤清而不油,味道鲜而咸淡适中,配以各种现炒菜肴作浇头,与其它面馆相比,价格略有小贵,但感到物有所值,每年夏末秋初供应的苏州南塘鸡头米,有益肾固精补脾之功效,来到沧浪亭总是要尝尝鲜的。去年路过沧浪亭进去吃面,感觉大不相同, 面条软不拉叽,面汤也只有咸味了,店堂间里的格局也变了,新的承包人圈出一块卖起了快餐与盒饭,虽然挂着沧浪亭的招牌,但已是挂羊头卖狗肉了。
沧浪亭(天钥桥路店)毗邻徐家汇,客流量很大,市口应该不错,旁边又有几幢商务楼,中午经常是爆满的,经营良好的店怎么又换承包人了,感悟到国人喜折腾的毛病从上到下都有。前几天路过看到沧浪亭变成台湾品牌“小桃园”了,主营大饼、油条、豆浆、粢饭,24小时营业,可叹昔日颇具特色的沧浪亭,就这样消失了。

阳春面又称光面,清淡爽口。关于阳春面叫法的来历有好几种,我认为比较靠谱的是;民间习惯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以十为阳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钱十文,故称阳春面。吉安路上的“逸桂禾”面馆就是以阳春面而著名。

我慕名也去品尝了一下,感觉一般,再牛这也是一碗光面,这家面馆的阳春面要卖到17元一碗,

价格似乎高了点吧,问题是网上有这么多人推崇,实在搞不懂,看来上海人的“人来疯”到处都有。不过这家的切面确实做得好,原料是标准粉,而不是精白粉,采用老式的切面加工机械多遍碾压,精工细作而成,下出来的面有嚼劲,不易糊,市面上切面一般的价格是3元一斤,而他家店的切面要卖6元一斤。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现在家里想吃面了,就驱车到吉安路来买,一买就是4、5斤,放在冰箱里慢慢食用。
我记得小时候上海人家只是家里有人生日才吃面的,平时一般不会吃,只有北方人才喜欢面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增加,吃面的习惯也蔓延开来,每天中午大大小小的面馆里都是上班族在解决午餐,就是现在家里也经常会下面吃,原因两个字,简单,如果吃饭起码得烧三四个菜,吃面只要有个菜肴作浇头就可以了。
上海各种地方特色的面馆很多,如兰州拉面、四川担担面,河南烩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吃来吃去,我还是偏爱苏式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