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表示的是句子的语气和语调。
一个句子,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取决于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同一个句子,加上不同的标点,表达人物的情感千差万别。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不会!我不会?我……不会……叹号表示强烈的语气,可能是在吵架赌气;问号表示反问,责怪别人对自己的怀疑(小小的问号,让人看到指向自己鼻尖的手指);两个省略号让人想见说话的断断续续,自卑心理,自我怀疑。
小小的标点符号,能让一个句子这么立体,它也能让一篇文章发出声音。以《孙权劝学》为例,加以说明。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古文原貌,繁体、竖排、无标点;课文特点,简体、横排,有标点。逗号句号表明了朗读的句读停顿。人物语言描写中的四叹一问,最有表现力。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作为君主,对臣子吕蒙提出要求,直接了当。双重否定句式加上感叹语气,语气颇为强烈。孙权对吕蒙现状的不满,心里对吕蒙的器重及殷切期望,跃然纸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官吗?反问句本来该加问号,这里用叹号,语气更为强烈。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脱,不愿学习,这引起孙权强烈不满,抢白、责备、训斥,就像一个老师在责备不求上进的学生,严厉的话语背后是殷切的期望。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说你事务多,要论事务多,谁能比的上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很有益处。为了让吕蒙心服口服,孙权又针对吕蒙事务多的理由,拿自己同他对比,使吕蒙推脱的理由不攻自破。谁能比得上我?反问句后面没有用强烈的感叹语气,而是用了相对平和的疑问语气,接下来用自己读书受益的经历现身说法,显得语重心长。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鲁肃对吕蒙巨大变化的惊奇和赞叹。鲁肃作为一代儒将,吕蒙根本不入他的眼。经过吕蒙的治所,在别人的劝说下,才来见吕蒙。一番议论,吕蒙的才干谋略,与他所认识的吕蒙判若两人,大大出乎鲁肃的预料,禁不住发出由衷的赞叹,表明自己真心的敬佩。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回应,自豪的语气,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鲁肃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两人的真性情和融洽关系一览无余。
标点符号,能使文章发出声音,言简义丰。写作文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它。
【附记】学过《孙权劝学》,讨论过句子的语气,揣摩过人物的情感,改写故事,录佳作两篇如下:
标点,能使文章发出声音 标点,能使文章发出声音 标点,能使文章发出声音 标点,能使文章发出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