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果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28741801/d737f826bfe2df4f.jpeg)
元德秀,唐玄宗时官员、高士。
元德秀,字紫芝,为人质朴敦厚,不喜修饰。他幼年丧父,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因为不忍心母亲孤身一人,他就背着母亲进京赶考。高中进士后,母亲却不幸去世了。于是元德秀在母亲的坟墓旁搭建茅棚守孝,守孝期间不吃盐、不吃乳酪、不铺褥垫,刺破手指用血来画像及抄写佛经。
因为没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娶妻,元德秀后来也不再娶。有人认为他不能绝了后代,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祖先可以得到祭祀,我何必再娶呢?”不久,他哥哥的儿子还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儿。由于没钱请奶妈,元德秀只得亲自给孩子哺乳,连续几天后竟然真有乳汁流出。就这样,直到侄子能吃饭了才停止喂养。
元德秀任鲁山县令时,有个小偷被关在牢里,而当地正遇上虎患,小偷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有官吏对元德秀说:“这是小偷的诡计,如果他逃走了你不是要被连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如有牵累,我自己承担罪责,不牵连别人。”第二天,那小偷竟然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人都为之感叹。
元德秀做官时所得的俸禄,全都用来救济孤儿、弃儿。他任期满时,身边只有一匹细绢,然后赶着一辆柴车就离任了。他的住宅不造围墙、不设门锁,也没有仆人,碰上荒年时一整天也不烧火做饭,而他依然喜欢饮着酒,悠然地弹着琴自娱自乐……
宰相房琯每次见到元德秀,总是感叹说:“看到元紫芝的眉宇,就能让人名利之心全无。”唐玄宗的秘书少监、诗人苏源明也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在衰败和庸俗的环境中,唯一不感到耻辱的,就是结识了元紫芝。”
天宝十三年,元德秀去世。去世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竹盆和水瓢之类的东西。同时,他也为世间培养了李华、李萼、元结等十几位知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及军事人才,他们都在后来的时间里大展身手……
顺便说一句。
元德秀去世时,他的族弟、学生、唐代文学家元结在哭丧时极度悲哀,有人问道:“您对自己的族兄哭得过度悲哀,这符合礼节吗?”(儒家不主张过度哭丧而伤害生者)。
元结回答说:“你只知礼节过度,却不知情真至极。元大夫(指元德秀)弱年时没有依靠,壮年时没有嗜好,老年时没有积存,死去时身无余物,这已不是常人的情志。
常人情志中那些沉迷喜爱、无法自拔、甚至更令人厌恶的东西,元大夫全都没有。他如守戒律,如有恐惧,如同憎恨,如同厌恶,这是他非常人的情志,也是士君子们所不知道的。”
然后,元结又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他一生不近女色、眼不看锦绣,不歌颂他,如何告诫那些荒淫侈靡之徒?他一生不追求富余足够、不谈利益、不谄媚、不放浪形骸,不歌颂他,如何告诫那些贪婪猥琐、奸佞谄媚之徒?
他一生不曾有十亩大的土地,不曾有超过十尺的房子,不曾有十来岁的僮仆,不歌颂他,如何告诫那些拥有千人田地、千树豪宅,家童上百之徒?
他一生中不曾穿过完好的布衣,不以多种美味吃饭,不歌颂他,如何告诫那些衣食奢靡的纨绔之徒?我正是要把元大夫的德行,送给后世那些清廉独立的君子,端方正直的人……”
元结的这段话,已经足够振聋发聩、令人深思。因此今天不做它评,以此作为结尾。只是不知道作为后来人的我们,是否收到了元大夫的高洁德行和元结的良苦用心呢?
(史料选自《旧唐书·孝友·元鲁秀》)
(史料选自《新唐书·孝友·元鲁秀》)
(元结《元鲁山墓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