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果录》
张公艺,唐代著名长寿人物。
张公艺是郓州(音韵)寿张县人(今山东阳谷),张家九代同堂住在一起。南北朝北齐时期、隋朝开皇年间、大唐贞观年间,连续三朝朝廷多次专门委派大使对张家进行慰问并旌表。
据《张氏族谱》记载:“合家九百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效家风,缺一不食。”张家九代同堂,合家900人,每天鸣鼓集体吃饭。整个家族中养狗百只,也同样效仿家风,但凡有一只狗没到,其它的狗也不会吃饭……
唐高宗李治封禅泰山时,路过郓州,专门去了一趟张公艺家。唐高宗询问张公艺究竟是如何做到一家九代同堂、和睦孝义的?张公艺也没说什么,只是请求拿来纸和笔。
然后,连续写了一百多个“忍”字。
唐高宗看完之后潸然泪下,下令赏赐。张公艺最终高寿99岁,其家族也更加繁荣兴旺。这个连写一百多个“忍”字的张姓分支,至今在全国张姓中仍有一个著名的家族堂号——“百忍堂”。
顺便说一句。
忍,不是什么都不做。
如果张公艺在900人的大家族里“两耳不闻窗外事”,毫无作为,那这样一个大家族早就鸡犬不宁了。忍,是坚守住内心的最高使命和目标,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改变。
如果“九代同堂、家族和睦”是最高使命和目标,那一切选择和作为都以这个最高使命和目标为准则,而不是以心中的对错、个人的偏爱为指导。
而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当外部因素一干扰,习性和情绪就跳出来,令我们瞬间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忘记了本来想要最高使命和目标。
比如夫妻之间,我们都想要家庭和睦、白头到老。可是一遇见干扰,对方说了不喜欢听的话、做了不喜欢的事,我们立刻放弃了想要“家庭和睦、白头到老”的初心,立刻把目标变成了——
我才是对的、我必须要赢、我要气势压过对方、你必须听我的、我要证明你错了、我要给你一个教训……当外缘一起、外界因素干扰的瞬间,我们的初心立刻就变了。
这才是最大的不能忍。
我们在生活有没有遇见过一点诱惑就放弃操守?我们在工作中有没有遇见一点困难就放弃目标?我们在家庭中有没有因为偶尔不如意就彼此针锋相对?甚至,我们在修行路上,有没有因为不如愿、有障碍、违缘太多,而干脆怀疑乃至放弃?
这才是最大的不能忍。
外界所有的干扰只是干扰,但最终选择的是我们自己,和外界无关!因为爱人的言行,就要忘记了结婚的初心?因为家庭成员的习性,就要改变和睦的愿景?
因为求不到、求不得、违缘多,就要放弃自己的信仰?因为暂时达不到一心不乱、妄想多多、杂念重重、还经常犯戒、破戒,就放弃心中那个早已许下的最高目标?
那只能证明我们的初心是颗玻璃心。或者,那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初心,不是我们想要的最高使命和目标,只是随便发发而已!
因为真正坚定的人、真正能忍的人,无论顺缘逆缘,从不改变初心,也从不放弃愿景。一切结果的发生,只和我们自己有关;所有的障碍和阻隔,都只是通向结果的考验——这,才是真正的能忍。
哦对了,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
玉皇大帝的名字叫做,张百忍。
(史料选自《旧唐书·孝友·张公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