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律学入门 (34)
虚云法师著
忏悔有事忏理忏:事相忏悔,就是对佛菩萨像前,三业虔诚,身业礼拜,口业念诵:“往今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业障皆忏悔!”天天这样忏悔,自然清净;如衣垢污,浣之清洁,涅槃经云:“本所受戒,设有所犯,即应忏悔,悔已清净。”若理忏悔,就是端身正坐,心中观想,普贤观经说:“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放生仪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叫做理忏悔。
最后个人过去所造杀盗淫等业,面向十方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及现代高僧大德忏悔,使我永无业障能遮止,以此功德,令一切有情同成佛道,这是吾人写这文的愿望哩!
华严经偈说: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若能坚持于禁戒,则是如来所赞叹。”
(完)
戒如大地 ⒁
九.持戒的外在和内在的升华是什么
1 .持戒的外在升华是什么?
行者由于持戒增加了心之清净,渴仰于具足戒之守持,是外在之升华。这样的行者当前往缅甸等具足戒之地区,归敬僧团,依比丘犍度规定离家出家,接受剃度,亲近和尚(亲教师)五年,受持终生二百二十七项比丘戒,三衣一钵、日中一食、少欲知足而修梵行,成为佛陀直系之后人、圣僧伽之一员,毕生追寻究竟涅槃之果证。
(根据南传佛教戒律编撰)
破戒之罪 ⑧
十六、破戒的人,好像破船,不能乘风破浪向前进。
十七、破戒的人,好像被吐出来的食物,令人无法将它再吞进口里。
十八、破戒的人,能够挤在好人群中,仿佛劣马处在良驹群里。
十九、破戒的人,不同于善心者,犹如驴处在牛群里。
二十、破戒的人,置身在一群热心精进者之间,犹如身体差劲的孩子,挤在一群健康的孩子中间。(摘自《大智度论的故事》龙树菩萨原著 鸠摩罗什 刘欣如译)
五戒与现代心理健康 ②
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戒律是佛的法身,戒律住世,等于佛住世。持戒如暗遇明,可消除愚痴、无明;持戒又好比贫人得宝,能增长善根福德。
在浩如烟海的佛经中,记载了很多佛陀告诫弟子以戒为师的谆谆教导。在佛陀49年的教化生涯中,非常强调戒律的重要作用,对弟子常常是耳提面命。
(二)戒律主旨及根本五戒
一般人一听到佛教的戒律,往往很难理解。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人应该顺其自然,痛快淋漓地尽情享受才对。为什么还要受戒?受戒那不是自找麻烦吗?这事不能做,那事也行不得,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受束缚?俗话说:“钢刀虽利,不斩无罪之人。”国家的法律,对于守法的公民,根本是不起作用的。为了警策大家、保护大家,不要闯红灯,不因一念之差而造成千古之恨,所以要有法律。佛教之所以有戒律,也是如此。
其实佛教戒律的制定,不是佛陀对于弟子们的一种束缚,而是佛子的解脱之道,也是佛教的防腐剂和保鲜剂。佛教只要戒律存在,就能正法常住。佛弟子只要严持戒律,佛教就能兴盛。而众生只要持戒,就自然国泰民安、富足祥和,普现清净国土。这才是佛陀制定戒律的根本精神。(摘自《佛教导航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