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520,前一天我问一个开4S店的朋友:明天是什么节日?
朋友说:是营销的节日。
我竟一时无语。
随后想到,到底为什么要在这一天花翻倍的钱过这样一个节日呢?
一个词从我脑海里跳了出来——仪式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这个词,促使着一对对情侣们前仆后继。
似乎如果不在这些所谓情人节,做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就意味着自己的爱情正在走向消亡。
但是不知道各位数过没有,现在一年到底有多少个所谓“情人节”?
答案是14个!
每个月的14号都是情人节!什么白色情人节、黑色情人节、银色情人节、拥抱情人节、电影情人节……这便有12个,再加上一个传统七夕情人节和最近的520情人节,甚至,双11也可以跟情人节搭上边,毕竟光棍节,你都脱单了,还不给对象送一个吗?
随便想想,便觉得头皮发麻。
谁会成为情人节的受益者:妹子?不,是商家。
表面上,似乎是妹子们更受到重视,爱情更得到好的维护。
但这维护,是不是太过频繁?
而且,受益的真的是妹子吗?
送礼物不用说,商家花样百出,无论是鲜花还是香水还是玩偶,商家们都早已摩拳擦掌,做好了活动宣传。
而就算是直接发个520红包,那么这个红包难道真的就可以留住吧?
不,只要出去约会,这钱迟早会花出去,恰巧这天鲜花、宾馆、餐饮都会加价,作为一个男生,好意思在这天表现的小气吗?
几年前,还没有520,而现在,白色情人节似乎也是快被年轻人默认为了一个正规情人节了,那么,离每个月一个情人节真的还远吗?
谁在给国外情人节本土化、常态化烘托造势,答案显而易见。
情人节泛滥,究竟会造成这样的危害?
情人节本是好的,笔者就很认同七夕这个节日,牛郎织女的故事很浪漫,也很期待在这一天与喜欢的妹子做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事。
但是,当情人节变得愈加泛滥,男生被逼着过节,情人节的味道顿时就变了。
1、当送520红包+朋友圈,情人节已然变成攀比现场
520这天,打开朋友圈,入眼都是晒收到的红包和礼物的,加几句感谢的甜言蜜语。
爱情本是一个私人的、朦胧的事物。
但在520和朋友圈的叠加反应下,似乎转变成了一场炫耀秀场。
这边收到男朋友的小玩偶礼物,那边看到朋友圈看到闺蜜晒了香水、1314红包,请问此时感动还有几分。
什么?你说,那作为男的,你送贵点的不就好了?
这不就是变质了吗,攀比的心态一出,爱情何谈纯粹。
2、掏空钱包,费心费力
现在的年轻人,就我周边的同事而言,月光已经是常态,但就是这样,还得在众多的情人节上不断支出。
什么,你说发一个520红包了事?
不约会吗?不吃饭吗?
而且,不说一年过几个情人节,生日不送吗?恋爱(结婚)纪念日不用吗?
再者,年轻人刚工作时还可以浪几年,等到谈婚论嫁、亦或是结婚后,房子、孩子、学费、补习费、车……本就入不敷出,此时更是雪上加霜。
万一一不小心忘记了节日,还会滋生更多的矛盾。
男生本就在工作上有较大的压力,如果每个月都得思考给妹子买什么,怎么约会,送什么礼物,怕是要秃头的就不只是程序猿了。
3、所谓仪式感,就是掏钱
仪式感,一听就是很高大上的次,给了花钱的年轻人一个冠冕堂皇的心理慰藉。
为了短暂的仪式感和朋友圈点赞,就大手大脚地花钱,花钱,花钱……
然后就可以大口大口地吃土、吃土、吃土……
过分强调仪式感,反而是疏远了两人的心灵距离,冲淡了情感。
如果能把情人节花的冤枉钱,花在更实用的地方,用买花的钱,一家人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不好吗?
两个人在一起,其实不需要过多的浪漫,茶米油盐的平淡和精神的契合才是维持爱情的良药。
可以的话,每年过个七夕便是极好,其他情人节大可不必。
日常生活中多点互相体谅和理解,效用胜过“情人节“”这剂应急药百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