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春之闺怨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2-03-11 07:08 被阅读0次
晨读:春之闺怨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赞其诗为“风骨”之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数量亦为全集之冠。王昌龄的诗主要有三类:边塞、闺怨和送别。《全唐诗》评价其“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他的边塞诗,通脱高致,激昂向上,受后世推崇;而他的闺怨诗,细腻含蓄,耐人寻味,深受后人喜爱。正值春日清晨,柳梢染绿,与诸友共赏王昌龄的一首《闺怨》。

晨读:春之闺怨

《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闺怨”也是一种传统题材。梁代何逊有《闺怨》诗二首,抒发闺人“枕前双泪滴”和“独对后园花’’的孤独感伤,唐代贞观(627—649)初,以赋著称的谢偃,《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一首《乐府新歌应教》:

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紫燕欲飞先绕栋。黄莺始咔即娇人。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

不难看出,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受到了谢诗的影响,此诗描写天真烂漫的少妇于登楼远眺春光,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达了闺中少妇思夫怀远之情,传神地勾勒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

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

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在当时“觅封侯”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

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憧憬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闺中少妇不知愁”,点出“不曾愁”,第二句“春日凝妆上翠楼”,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打扮、着意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呢?)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文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是全诗转折。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远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

“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注】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一说山西太原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相关文章

  • 晨读:春之闺怨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赞其诗为“风骨”之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数量亦为全...

  • 柳梢春 闺怨

    睡眸惺忪,独出阁外,倦披罗裳。戏水鸳鸯,无人同赏,自饮空房。 凄凄切切盼归,望江海,更断人肠。红颜渐老,静倚孤窗,...

  • 武陵春·闺怨

    还向黄昏飞雨细,底事上心头。点滴吹开点滴休。点滴又空流。 花渐浓时风渐暖,却渐远归舟。纵把相思载满舟,半是怨、半非愁。

  • 忆红楼

    闺怨之一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桃春柳满画楼;睡不稳纱窗,...

  • 〖玉楼春-闺怨〗

    文/明世诗词 夕照栏杆天色晚。水阔路遥无信雁。 相思笺上点啼痕,落入雨花和墨怨。 淡镜眉愁心寸乱。薄酒杯欢肠欲断。...

  • 隔亥一一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春怨》 唐代: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闺怨》 唐代:王昌龄 ...

  • 忆江南·春如旧

    春如旧,花柳又温柔。弦上相思歌意婉,笔端闺怨语吟幽。极目月空流。

  • 庆宫春·闺怨无

    洞房花烛,红巾盖头,静等郎君开掀 月夜微深,红蜡已燃三更 清风雨,寒透热肠,怎知晓、...

  • 回南天-三月雨

    神女闺怨三月天,谁怜天下雨绵绵,但得仙君称心意,暖风春回复中原

  • 明代民歌散评二

    (四)偷情 有过相思的苦,经过闺怨的愁,有情人终得相聚会面,虽然不见得会有终成眷属之结局,但既经相思,又历闺怨,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春之闺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hc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