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知青自有人

作者: 梵雁平 | 来源:发表于2018-05-28 20:46 被阅读117次

苦辣酸甜五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

红歌声里赴插队,白雪河边站柜栏。

持县纵披酬志胆,回京谨沥报恩肝。

莫由花甲茫然再,信仰求真许命圆。

这是刘奂琛在几天前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的诗作,也是他自身的缩影写照。

刘奂琛是北京三中67届初中毕业生。他与上山下乡有原本的契合,其因有三:一是自幼受红色传统教育,对领袖、党、国家和人民抱一颗忠心;二是其父于青壮年时离家漂泊、走南闯北,时常教导晚辈“好男儿志在四方”;三是他酷爱国画与诗词,对山河村野颇为向往。当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刘奂琛在得到通知的两三天内就报了名,于是被分配到山西省雁北地区大同县张魏大队落户。

离京前的知青们各自做着应有的准备,而刘奂琛的准备中有一项独具特色。他为根治膝关节炎,竟于拂晓去动物园找寻大象粪,因曾听说用大象粪热敷可治关节炎。刘奂琛这一举动让饲养员哭笑不得,劝阻并感叹:我还从未遇到过这种事,你怕妨碍上山下乡劳动而找这样离奇的疗法,也真够难为你的。

赴雁北的知青定于1968年12月23日离京,而21日恰逢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指示发布。这让临行的知青们热血沸腾,纷纷表示有毛主席最高指示为我们催征壮行,真是太幸运了。大家不约而同游行庆祝,当夜的北京城呈现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最为欢乐热烈的一幕。

有如此氛围及此前的思想准备,刘奂琛家中没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有的是长辈的鼓励和叮咛。刘奂琛亦让长辈放心,还劝阻了家人去火车站送行。在永定门火车站,他眼见同学们与亲人洒泪道别,耳听开车汽笛,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交集:自己的母亲含辛茹苦、勤俭朴实;父亲刚彥多才、乐观豁达,虽多逢坎坷逆境而能泰然处之,尤其在文革时期被错划为黑人而受批斗,亦没有改变他的精神意志;兄弟姐妹四人亲密团结、互帮互助。家虽贫困却温和清正,是自己十七年发育成长的沃土,自己今后只能用成才与业绩来报答父母和家庭了。于是,一首【西江月】在刘奂琛心里生成:

书气分明有脉,饭香哪似没钱?风波骤起父罹冤,放眼无须愤怨。 尚未恩情一报,当求忠孝两全。他乡勒绩志弥坚,莫负双亲嘱盼。

刘奂琛在插队的头一年没怎么接触农业,是当建房小工,再具体说就是和泥工。当地有俗话“和泥拉锯,拽死不去”,可知和泥之苦。由于刘奂琛在建知青院过程中和泥出色,队长就让他仍当和泥工。在建当时全公社内最大的房屋——村礼堂过程中,刘奂琛要和泥供两三个大工,同时还需担水。如此历时三个月,成为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体力耐力锻炼。他不但坚持了下来,且原有的一些病也不治自愈,如关节炎、消化不良等。这让刘奂琛信心倍增,自感与农村有缘。

刘奂琛的开门表现,得到大队领导赏识,于是被委以重任,由他当新建集体猪场的唯一饲养员。这对刘奂琛是更全面的考验,而他所交答卷是仅用一年半就让猪场创出局面,走上正轨。有几项成果是本村前所未见的:一是饲料贮青。以往本村卖糖菜所回收的菜渣用作喂猪,由于菜渣随意堆放而变质,猪不爱吃,多数都浪费了。为此,刘奂琛夜以继日赶挖两个地窖,将菜渣及时青贮,长保新鲜、随喂随取。二是饲料糖化。大队所能供给的猪饲料主要是秕糠与秸秆,直接喂猪效果极差。为此,刘奂琛认真而又灵活地学习叶洪海(解放军某部队猪场饲养员)糖化饲料经验。历经反复,终于在冬季四壁结霜的房内将秕糠秸秆糖化,其温软香甜,猪食之无厌。三是仔猪优良。出窝仔猪个重十五斤以上,健康活泼,食欲旺盛,村民争相购养,都说没见过这么好的猪娃。

1971年11月,桑干河畔萧萧木叶落,冉冉物华休。正在跃马扬鞭的猪倌刘奂琛被迫解甲归田。大队派一位党支部委员主管猪场,他全盘推翻了原有的饲养模式,只沿用当地土法,且扩大并渲染与刘奂琛的矛盾,迫使大队放弃刘奂琛。刘奂琛在长诗“猪倌记”中这样记录了离开猪场的情形:

旗开得胜却丢倌,按理说来也自然:

知青还需受教育,岂能一顺挂云帆?

临别踯躅难割舍,般般景物忆联翩。

顿足北踏归村路,双泪不禁一霎弹。

失去了刘奂琛的张魏大队猪场每况愈下,最终于1973年停办,猪有的被宰卖肉,有的给村民散养。大队集体养猪业遂成昙花一现。

被卸去猪倌的刘奂琛在张魏村又呆了一年,其间再无专项机会,只干杂活儿,这倒让他能更好地欣赏风景、品味生活,更多地以诗词遣兴抒怀,这从几首代表作可见:

                    卖   葱

过秤不辞千捆提,葱香方散土香弥。

小园接续何蔬好?队长正夸拌茄泥。

                   【定  风  波】

与同学去外村磨粮,夜半方归,忽觉这次经历与东坡一词同趣,步韵和之。

一路推拉鼓劲声,粮沉壑险亦疾行。几次车倾因坎坷,不怕:需经磨炼是人生!   塬野风来歌一曲,同乐:本村轮廓已相迎。静院归身濯井水,无寐,纤云巧伴月殊晴。

                   临 桑  干

何故猛来洪?白波浸雨空。

顿失洲渚色,惟有巨流声。

立影苍崖秀,谐风紫燕轻。

偶然临浩浩,谁羡渔者能?

刘奂琛见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大势已去、本人插队前途无望的情况下,于1973年1月参加工作,是供销社基层店营业员。他所在的供销店临近桑干河,就职当天亦感慨良多,以诗尽意:

                      崖头即兴

白日长风万里天,冰河雪岭气浑然。

高歌祖国忠犹许,远望家乡孝不堪。

抱负到今疑可大,登临自古信无全。

职途珍重供销启,村野情怀谱续篇。

刘奂琛敬业爱岗、努力工作,成绩不俗,但却因村官或上级所不容而功亏一篑,被迫离职。对于插队连供销这段乡村经历,刘奂琛非但无怨无悔,还庆幸并怀念,认为其对自己人生不可或缺,实属宝贵。同时,他也觉得自己的品格情调更适合乡村生活,他曾以诗道此情怀:

四载曾插队,供销又六年。

山川犹梦绕,塬野自魂牵。

绩历得奇彩,身心罢弱弦。

乡村吾所适,不在利名间。

1979年,刘奂琛时来运转,得遇贵人,被调到大同县政府机关,从而成就了事业,其标志为: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刘奂琛被大同县政府任命为工业普查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实施全县普查工作。工业普查历时两年,运作要求高,业务技术性强。在县委县政府领导支持下,刘奂琛厚积薄发、一展身手,心不枉费、力无空抛,其踌躇满志见于此诗:

                   办公室子夜抒怀

壮岁恰得石证金,艰辛工普我殊群。

挟风查审操时质,破浪开发向广深。

案卷晓清家断影,桑干夜渡厂牵魂。

县权即保呈优县,从此任由屈或伸。

在工业普查终结评比中,刘奂琛荣获国家级先进工作者,大同县工普办荣获国家级先进单位,在雁北地区的县工普办中居首,在山西省的县工普办中居前三。

刘奂琛于1991年返回北京市西城区,三年后如愿成为西城区政府机关公务员直至退休。工作中,他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座右铭,尽遣余热回报故乡,为事业划上了无愧无憾的句号。此期间,他较为得意的诗作中有这样一首,由该诗可见其蕴含知青特色的思想境界:

               以杭州西湖喻己情怀

已成佳景夏春间,晴任波光雨幻山。

不屑八方秋落锦,只添月桂即卓然。

退休后的刘奂琛住在三环内某小区,读书吟诗、小酒清茶、淘古玩、逛公园成为他生活的基调。他未了愿望就是再续乡村缘,在更为宜居的郊区平房院安度余生,让自己晚年多得些古代文人雅士之风韵,此即如一诗所表:

市楼应老弃,郊院傍林泉。

微雨来双燕,浓荫唱一蝉。

清谈时有客,小醉偶成篇。

境界连淮海,情怀共乐天。

刘奂琛,你堪称有典型色彩的诗意知青。

推荐阅读:

【中短篇小说集】微尘烟火 - 文集 - 简书

【散文随笔】谁的浅吟低唱动了你的奶酪 - 连载 - 简书

连载小说 | 走出半生风华 - 连载 - 简书

相关文章

  • 诗意知青自有人

    苦辣酸甜五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 红歌声里赴插队,白雪河边站柜栏。 持县纵披酬志胆,回京谨沥报恩肝。 莫由花甲茫然...

  • 我所理解的诗意生活

    什么是诗意生活?有人说,会写诗的生活就是诗意生活。有人说,会享乐的生活就是诗意生活。有人说,知足常乐的生活就是诗意...

  • 莒县知青珍闻

    莒县知青珍闻 (选自知青老友的一段文字) 自1968年4月伊始,济南知青下乡上山先后到莒县最多时曾接近一千人,分布...

  • 诗意自对

    上联:花香绘色祥和院 下联:厨韵有声欢乐家

  • 我的下乡知青生活(二)

    自1969年大规模的知青下乡潮后,国家对知青下乡的政策有所调整,不再硬性要求知青必须落户到村里,各地建立了以统一集...

  • 把日子过成诗,生活就不苦了

    有人认为,诗意生活是花前月下饮酒作乐; 有人认为,诗意生活是冬日暖阳抱猫阅读; 还有人认为,诗意生活是远方那些不可...

  • 问卷说明

    知青联谊活动意愿问卷 的说明 自4月1日我们在知青战友群里发出《知青战友50周年联谊活动倒计时》已经一个多月时间,...

  • 生活中的诗意

    有人说诗意是种色彩,遍布琉璃的传奇;有人说诗意是种态度,满是生活酸甜的哲理;有人说诗意是种思考,带着人生的疲惫和...

  • 看图诗~蚕咏

    蚕咏桑枝椹叶育蚕蛾,吐丝自缚茧作窝!不知青叶何人采,蜀缎锦绣世人得! 蚕咏桑枝椹叶育蚕蛾,吐丝自缚茧作窝!不知青叶...

  • 苍狼//清平乐◎忆雾山知青

    1977年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在广东省国营大雾岭林场“知青”四十三周年自题…… 清平乐·忆雾山知青 luohon...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意知青自有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hn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