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莒县知青珍闻
(选自知青老友的一段文字)
自1968年4月伊始,济南知青下乡上山先后到莒县最多时曾接近一千人,分布在全县几乎每一个公社(现在叫乡镇)的逾百个知青点(生产大队)上。现仅就记忆中的一些逸闻琐事记述如下。
子女最多的知青,有四个孩子。是位男知青,下乡的第二年就与村里的一位姑娘成了亲,连生四个孩子。后来县知青办为男知青安排工作时,夫妻离婚,离婚的原因是:离婚男知青能分到二个孩子,这两个孩子就能随父亲转为非农业户口。
1970年大招工后,有知青点只剩下一名女知青。莒县刘官庄公社李家念头大队知青小组,在1970年大招工后,只剩下女知青欧阳健萍一人,形影相吊、孤苦伶仃。大队里对她还不错,安排她担任了村里的民办教师,她哥哥是山东的著名画家欧阳秉森,书法也很好,为她一个女孩孤身坚守异乡农村而写了八个字,是苍劲有力的魏碑体:“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化腐朽为神奇,见者闻者无不为之感叹不已。
走上仕途的莒县女知青。下乡的第三年,董瑛嫁给同村的一位林业队队长,并且为这件婚事与父母有多次书信往还,态度坚定,当年媒体曾广泛报道。后来她曾任县知青办副主任,最后,在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的位子上退下来。
差点嫁给农民的华侨姑娘。1965年印度尼西亚疯狂排华,在印尼的华人遭受了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为此,很多在印尼的华侨,纷纷把子女送回国内读书。当时,全国各大城市均接受了这样一些华侨中学生。文革中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他们也被卷进了这一大潮之中。到莒县插队的华侨知青大概有近十人,其中有三姐妹。都是漂亮姑娘。其中的一位爱上了同村的一位社员。要去登记结婚。到了公社民政助理那儿。那位民政助理,一看是知青,并且是华侨知青,不敢作主,电话请示县知青办。当然的被否决了。这位华侨姑娘,到县知青办去问个为什么?知青办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对她反复做工作。总算是暂时拦住了这件事。1970年,国家对这批华侨学生做出决定,允许他们回原侨居国。于是他们一下子全部走光。而这位痴情的华侨知青姑娘,到了国外还是与莒县的这位农村小伙子书信往还不断,还经常寄钱来帮助他。据说后来有一位领导找小伙子谈话,向他指出,给你寄的什么钱,你明白吗?她在资本主义国家,谁知道在干什么!这个钱很有可能是特务活动经费!吓的那小伙子从此与她切断了书信联系。
进入莒县最好的学校莒县一中教书的知青。1978年前后,音乐教师李鸿、物理教师黄传新先后调入莒县一中任教。1980年3月,黄传新调回济南市;1983年,李鸿调回济南市,为济南教育继续做贡献。
知青教师结束了莒县从未有学生考入高等艺术院校的历史。文革中靠推荐曾有学生进入山东五七艺校和曲师艺术系当工农兵学员。李鸿在莒县一中和莒县师范任音乐教师期间,结束了这一历史,所教学生分别考入山东师大艺术系、山东艺术学院、曲师艺术系。并有一位学生参加上海音乐学院专业考试,已经过了三试,最后因文化课差而落榜。黄传新在一中工作期间,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教师。
济南知青撑起了莒县文艺界的半边天。县委宣传队和后来的莒县京剧团的乐队,主要由济南知青组成,长笛刘荣起、小提琴陈崇思、尚铁汉、手风琴兼单簧管殷晓林、大提琴路士伟、美工魏国瑞(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雪》和八十年代山东电视台《水浒》的美工)、舞蹈编导张静洁。另外曾在莒县县委宣传队工作过的济南知青还有竹笛李鸿、大提琴陈国泉、演员阎伟、周筌。
母亲知青参加高考。城阳公社西陈家楼女知青王建民嫁给本村一位农民,到1977年恢复高考时,已有了二个孩子,在繁杂的家务事和儿女的啼哭声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复习已十年没看的教科书,考入沂水医学专科学校。当时我在莒县一中工作,有同事在县招办帮助工作,见到这位母亲知青参加高考,无限钦佩地对我说到她的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时我就想像她以什么样的形像进入考场?因为我见过刘官庄公社一位嫁给农民的女知青的样子,已是一付完完全全的农村妇女的形像了。泉水边长大的姑娘,生命力非凡,只要有一线阳光,就要让自己的青春灿然一炫。
1978年的莒县文科状元。30岁的知青殷晓林以当年全县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晓林兄是六六届高三学生,当年济南七中足球队(山东省和济南市的冠军队)的主力中后卫,济南市中学生中有名的手风琴乐手。才情满满。十二年前,他们那一届学生已做好准备参加高考了,一场浩劫从天而降,扫荡了一切,隔了十二年,才得以遂了青云志。
在莒县的济南知青中的名人子女。我仅能说出我知道的一部分,闫庄公社肖家河大队中有山东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著名数学家莫叶之子莫志民,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著名语言学家、音韵学家殷焕先之子殷晓林,在陵阳公社,张家围子大队有著名戏剧家,名导演尚之四(吕剧创始人,《李二嫂改嫁》、《孙安动本》、《奇袭白虎团》等戏的导演)之子尚铁汉。招贤公社东双庙大队知青中有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冯平之子冯建忠,省人大副主任刘干之女刘海霞等人。
在莒县的济南知青中的美术人才。魏国瑞、张延超、孙新民等人,都是在莒县的济南知青中的美术人才。。他们到莒县后,在到处画他老人家伟大形像的浪潮中,画了很多他老人家画像。发挥了他们的美术特长,我与魏国瑞在知青新社员宣传队和县委宣传队二度同事,亲眼见他勤奋努力,只要有空,作画不止。苍天不负有心人,国瑞今日已是全国知名的舞台美术家,著名的知青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雪》,八十年代山东电视台的水浒系列电视剧,等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电视剧,都由他担纲美工。延超兄和我下乡的村庄相距不远,是时相过从的好友。在最困难时我和知青周铮曾陪他去沂南浦旺赶集,卖他画的老虎,第一次就马到成功,卖了十块钱,兄弟三人立即搓了一顿,以解辘辘饥肠之谗。
沭水浩荡,银杏飘香。在那场从天而落“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先后有九百七十多位泉城儿女,就像一片片被秋风吹落的黄叶飘落在这片土地上。这一方水土,这一方水土上的人民,敞开胸怀,接纳了这些初入人世的年青人。这些知青中,有一些不久又回到了家乡,有一些在这儿生活了许多年。还有一些,已经在这里落地生根,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彻底的融入到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但不管那种情况,只要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知青,都难以忘怀这儿的一草一木和山山水水。
午夜梦回,我们的眼中常常满含热泪。为什么我们如此深情?为什么我们如此难以割舍?仰观俯察,“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我想,只要你曾接受这方水土的惠泽,就打上了永远的烙印,永为莒州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