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漫思心雨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漫思心雨”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沈光耀
在讲“真实”之前,我要先讲四个故事给你们听。
2012年,北京。张果果,某公司总经理。偏远地区一家人到北京生孩子,四胞胎,正好张果果知道了,他承诺给这家人帮助。给了那家人帮助后,他们却提出越来越多新的要求,张果果怀疑自己被赖上了。该不该继续帮?
1962年,北京。陈鹏,王敏佳,李想,高中同学,好朋友,三人都是孤儿。陈鹏,清华大学学生,学核,喜欢王敏佳。李想,医生,一心想争取支边名额,同样喜欢王敏佳。王敏佳,护士,有较强的虚荣心,小学时候是班长,毛主席去学校视察,曾安排她献花,可碰巧她生病了,没去成,后来她就一直在别人面前说她曾给毛主席献过花,还一起合过影。陈鹏毕业后本来可以去北京第九研究院搞核,为了王敏佳,他放弃了,他告诉校长,“我有人要照顾”。正当他准备表白的时候,却碰巧看到了李想和王敏佳比较亲密的一幕,伤心之余选择放弃追求王敏佳,而去研究核弹。因为一封为高中班主任打抱不平的信(王敏佳与李想一起写的),王敏佳被批斗,李想为了保住支边名额,在王敏佳被举报后没有站出来。王敏佳被批斗、暴打,几近丧命。而与此同时,一墙之隔,李想正在当众演讲,满腔热血,激情澎湃。陈鹏找到了王敏佳,以为她已经死了,挖坟准备安葬。这时,王敏佳醒了。李想如愿去支边。陈鹏把王敏佳带回云南他从小生活的村子,然后他则去西北搞核试验。
1938年,云南,沈光耀,西南联大学生,空军飞行员。富家子弟,文武双全,听从父母之命,安心读书,不涉政治,不求功名利禄。日军节节进逼,空袭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重庆,昆明……他看到暴雨中依然不休练兵的军人,看到日军空袭后家 破人亡 ,山河破碎,到底是听从父母之命,还是听从内心去参军呢?
沈光耀1928年,北京,清华学堂,吴岭澜,清华学生。文科极好,科科满分,理科则不及格,但仍一心想学理。校长找到他,吴岭澜说,最优秀的学生都选择学理,所以我也想学理科。校长问,什么是真实?吴岭澜不解。校长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和平与喜悦,这就是真实。泰戈尔来中国,在清华演讲,讲的是“对自己的真实”,吴岭澜突然领悟到对自己的真实的意义。
这是电影《无问西东》里的四个故事,它们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也许你读了我复述的剧情,也没有发现它们之间的线索。那么,接下来再听我讲。
十年后,吴岭澜在西南联大任教,他的言行品质和教学,让沈光耀懂得了,真实,真心。
沈光耀参加了空军,他经常驾驶战机为一个孤儿聚居的村子空投食物。这个村子就是陈鹏长大的村子,陈鹏就是每次沈光耀的战机来的时候,跑着去捡罐头、糖果充饥的众多孤儿之一。
李想去支边,一次暴风雪中,为了救同事,支身去找救援,找到救援告诉同事的位置之后就牺牲了。而被救的同事,就是张果果的爸妈。
所以,线索清楚了吧。看似没有关联的四个故事,四代人,被一根绳子牵扯到了一起,这根绳子有可能叫关系,或者历史,但我觉得,用“真实”更准确一点。从校长的一番话开始,他说,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和平与喜悦。吴岭澜领悟到了,他的言行感染了沈光耀,沈光耀选择违背家训,偷偷报名参加了空军,在一战战役中,用自己的战机撞向了敌人的战舰,同归于尽。而这时候,他的妈妈还不知道他参军的事。出发前,他最后一次驾驶战机飞到孤儿村空投罐头给孩子们,年幼的陈鹏看到了沈光耀的脸,也记住了他的善良,要是没有沈光耀,他早饿死了。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陈鹏受核辐射,患了癌。王敏佳离开村子,无论如何要找到他。上一次,是你找到血泊中的我,哭着想安葬我。这一次,无论如何,我也要找到你,不管你在哪儿,成了什么样。
李想牺牲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这句话是陈鹏告诉他的,在王敏佳的坟前。
清明节,张果果陪爸妈去给李想扫墓,这才听爸爸说起了李想救他们的故事。回去之后,张果果决定继续帮助四胞胎那家人。
这部电影,有四个镜头最让我动容。第一个是,陈鹏挖好了墓穴,正准备下葬王敏佳,雨水打在了王敏佳的脸上,她醒了过来,她看到的不是曾想跟他在一起的李想,而是陈鹏。这时候,她偏过头,看到了陈鹏给自己挖的墓穴,然后她笑了。这个镜头让我动容。我不是把自己当作了王敏佳,被陈鹏感动了,我是把自己当作了陈鹏,好像心被杀死后,随着王敏佳的醒来,它也苏醒了。动人的爱呀,莫过于此。我不是爱你的美,而是爱你的一切,不管,你变成了什么样子,不管未来的你会怎么样,我都爱你,我不是想要你的一年,两年,三年……我是想要,你的一辈子。
第二个是,飞行教官发现沈光耀去给孤儿们送吃的,但每次都飞行一样的路线,这犯了飞行员的大忌。他罚沈光耀做俯卧撑,并告诉他每次去做那事,不要飞一样的航线,那是给敌人留线索。沈光耀停下动作,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而这句话,是选拔飞行员的时候,教官告诉他的。这次惩罚之前,为孤儿们送吃的一直是沈光耀一个人,被罚之后他最后一次给孩子们送吃的,食物却不够,这时候,身后飞来了战友们的飞机。这个镜头,让我动容。不是因为孩子们的事物够了,而是因为一个人一直坚持的被别人误解的事终于一天被他们理解,一个人的信仰成了一群人的信仰,那种幸福感是无法言说的。只要你做的是一件好事,你付出了真心、真实、正义、同情,那么即使被嘲笑,被反对,你也要坚持,即便你是孤独的无助的,但是终有一天,你会被人尊重,被人理解,那一刻的感动,只能用眼泪来表达。
第三个是,西南联大教室刚修好,雨季来临,茅草屋教室漏雨,噪声太大,老师上课用尽了声音,学生们依然听不清。这时候,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漏下的雨水打在老师的肩膀上,写好字后他安静坐下。黑板上是四个字:静坐听雨。
静坐听雨第四个让我动容的镜头和第三个异曲同工。大雨中,孤儿村的孩子们在牧师的带领下,一起唱起了歌,歌声干净动听。牧师的双脚没了——日军空袭的时候被炸掉了。
这两个镜头让我想起了齐邦媛《巨流河》中的一幕。国民党退守大西南,定陪都重庆,齐邦媛先在沙坪坝复旦中学念高中,后又到乐山武汉大学念大学。那时候,尽管战事吃紧,节节败退,但教育一直没有中断,甚至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教育事业的顶峰。在日军的侵略下,国破家亡,但教育从来没有终止,还办出了当时世界上一流的大学,培育出了最优秀的一大批人才。齐邦媛在武汉大学念书的时候,有一天校长突然召集大家,说:战事失利,日军可能进犯四川。我们已经艰辛地撑了八年,绝对没有放弃的一天,大家都要尽个人的力,不到最后一日,我们弦歌不辍。
不到最后一日,我们弦歌不辍。这和“静坐听雨”,屋漏逢雨食不果腹还唱歌岂不是一样的精神?是坚持的精神,是不放弃不屈从的精神,也是坚持内心真实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今天还有多少人在坚持,在践行?
弦歌不辍这部电影向我们传递了一种精神,就是真实。真实是什么,清华校长告诉吴岭澜,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和平与喜悦。吴岭澜告诉学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教官告诉沈光耀,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沈光耀孤独一人,为孤儿孩子们送吃的,随后又以身殉国,他听懂了教官告诉他的话,“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就是真实。王敏佳毁容了,陈鹏依然对她不离不弃,为了核事业,他奉献自己的青春,健康,最后患了癌症,这是真实,纯粹得如小孩子透明的眼睛一样的真实。李想为了救同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是真实。张果果决定继续帮助四胞胎家庭,这也是真实。真实,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某一瞬间的感动,它是一种心境,一种品质,由心生,并外化为行动。一个人所有的外在,都是内心真实的表达。所以,你的一颦一蹙,一言一笑,表达的都是你的内心,内心怎么样,外在就怎么样,真实是装不出来的。即使你装得惟妙惟肖,但一定会留下虚假的蛛丝马迹。
我一直向往真实,渴望做一个真实,简单的人。似乎领悟了一些道理,然后又说了太多似有哲理的话,其实,我离真实还有很远,现在达到的,也许最多算作是不假,但还不是真实。要真正的真实,就要把内心的混乱嘈杂肮脏全都清洗干净,这样方能纯粹,然后就懂得了“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和平与喜悦”,我想那种境界,大概就是,从心底生出真实,于是整颗心都是真实的,所以你看,你听,你说,你做,行走坐卧,嬉笑怒骂,皆随心随性,但一身清风。
粥于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