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七次预习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七次预习作业

作者: 胡喜平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22:00 被阅读34次

    1.苏氏认为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应该是目标一致,互为补充的。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每个周一都是学生状态最差的一天,因为在家中的松散把老师的教育全部消解了。

    2.结合苏氏案例(或自身案例),谈谈在家校关系中,学校应该怎么领导家庭?结合魏老师给家长的一封信《远离电视、亲近书籍》,谈谈教师如何利用专业优势引领家长?

    去年九月份,应上级要求,到农村校九中轮岗交流,这里的生源是整个区比较靠后的,我该如何开展课程?而家庭是教育的第一战线,如果能把家长争取到我们的战营,教育就成功一半了。那我又如何争取呢?,我就萌发了用书信交流的心愿,来到九中后,我已经写了29封信,共计四万零三百多字。

    我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作业作文的反馈、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课下的有效交流、我对教育的思索写给家长,让他们知道孩子的状况,找到班级中的榜样,用更有效的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进步。

    因为沟通及时,我的要求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读的书籍早早地买到,阅读的打卡积极有序,就连阅读数据的整理也是家长和孩子帮忙。今年开学,还没等我布置,家长已经在群中主动问我,《海底两万里》要买什么版本了

    《亲近书籍,远离电视》魏老师的信,先从大家的通俗认知误区谈起,然后用脑科学、教育学的专业知识给家长讲解电视的害处,并且提出可执行的具体措施。然后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由魏老师的给家长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出来要让家长改变既有的习惯,必须切实明白家长的需要,然后从专业的角度给出足够丰富的解释,并且一定要有具体的操作措施。因为知易行难,所以措施要简单易行。只有这样,书信才能起到写作人希望的作用。

    3.读魏老师教材P398干老师《家—校联盟之教师手册》,反观自身实践,你都采取过哪些方式?结合自身案例,反思效果如何?该如何改进?

    (1)给家长每周写一封信。

    (2)将默写反馈结果发到班级微信群

    (3)将给孩子颁奖的照片发到家长群

    (4)将孩子的优秀作品发到微信群

    (5)在微信群中叮嘱家庭作业

    (6)为学生推荐书目

    每周一封信,帮助我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但是对促进家长教育方式的转变还不够,今后我需要将每周一信写得更专业,给家长更多可操作的措施。

    其他项目,只能取得部分家长的支持,不能得到所有家长的支持,以后应该尽量单短微信联系,给家长向班级贡献力量的机会。

    4.在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中,有人说:“家长不是焦点,孩子才是。甚至孩子也不是焦点,学习才是,发展才是。焦点在人,还是在事,这种分寸要把握。与家长的驯养,是通过促使家长成为具体的支持力量(而不是脱离具体事情的、空洞的、态度的支持)来完成的(遵循最少必要原则)。不恰当的家庭关系,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浪费不必要的精力。一言以蔽之,默默的、但深入地推动孩子发展,不得已时,给家长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并对家长的要求进行恰当的、适度的、有尊重的反馈。关系在其中,驯养在其中,不然,机器空转,其实并无谷物。”

    你如何看待上文中的观点?为什么?请做出具体辨析。

    我很赞同以上观点,教师之所以会和家长产生联系,主要因为共同的目标孩子,如果仅仅是庸俗的私教,不但于孩子无益,更于教育无益。我理想中的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是这样的。

    家长支持并配合老师的工作,老师可以基于学生的成长,对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阅读、比如自律。老师应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事事麻烦家长,但是要让家长知道自己额外地为了孩子做了什么。如果有大型活动,老师无法独自完成,可征询家长的意见,并请求配合。

    日更第55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七次预习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uu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