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词歌赋桃源诗
读词:琐窗寒 寒食——何当共剪西窗烛?

读词:琐窗寒 寒食——何当共剪西窗烛?

作者: 14ca7ac5c7ae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05:28 被阅读28次
读词:琐窗寒 寒食——何当共剪西窗烛?

琐窗寒

周邦彦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落,静锁一庭愁雨。滴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秦城百五。旗亭唤酒,赋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樽俎。

写这首词的时候,词人已是花甲之年。随着新党势力的卷土重来,他第三次被召回汴京。宦海的起落,仕途的纷争,他乡的飘零,都让词人产生了无比的倦意。

天色将暗,柳色渐深,归鸦高啼。我穿着单衣,伫立在客寓的窗前。层叠的桐花静默在无声的烟雨中,雨线如粉,凌乱地洒在空无一人的台阶上,到深夜还不停止。无眠的我,缭乱的夜,什么时候能和你一起共剪西窗,来叙说这一刻的愁绪和思量。如此相似的夜晚,又仿佛让我想起年少时的那些羁旅生活,那时夜宿楚江,风灯零乱,当时情景,恍如昨日。

而今确是老了,今天正值清明,我游历的地方,旅店无烟,百里方圆都在过着寒食。想到旗亭呼酒买醉吧,那是那些豪爽的高阳酒徒们做的事。我只想静静地坐着,想我的故乡,东园的桃花想必开了吧,那个有着小唇秀靥的女子还如旧吗,如果我现在回去,落花想必还在,而你,也许正提着酒壶在等我吧。

周邦彦的词颇有些意识流的意味,不曾刻意地去设景叙事,而是将看、想、忆、望等各种感官揉捏起来,似乎娓娓道来,不着痕迹,却又似乎浑然天成。比如这首,从客中细雨的孤寂,自然想到西窗剪烛的温暖;从往日的少年羁旅又闪回到今日的英雄迟暮,很多事情都没有兴趣做了,从而突出最想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回家啊。人生沉浮的疲倦,暮年羁旅的孤独,对家园亲人故友的挂念,都跃然纸上。

这首词在语言的运用上很是精心打磨。首先是信手拈来的典句。如“故人剪烛西窗语”化用了李商隐的名句;“高阳俦侣”化用了高阳酒徒一典;“小唇秀靥”则化用了李贺诗句“浓眉笼袖唇”、“晩奁妆秀靥”句等。其次是精细的选词功能。如“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中的锁字。第三就是凝练的四字句,开合错落,画面感很强。如“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清代陈廷焯点评:“起三语精工,若他人写来,秀丽或过之,骨韵终逊。“少年羁旅”四字凄惨。一味直来直往,自非他手所能到。”很同意“骨韵”两字的界定。

相关文章

  • 读词:琐窗寒 寒食——何当共剪西窗烛?

    琐窗寒 周邦彦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落,静锁一庭愁雨。滴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

  •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

    窗分东西,可入诗词,东窗西窗,皆有佳句。 李商隐《夜雨寄北》有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共剪西窗烛”是...

  • 雨夜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共话巴山夜雨时

  • 何当共剪西窗烛

    昨天读起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当诗人的朋友问他,你什么时候归来时,诗人确是因苦于无法给出准确的日子,只好装...

  • 何当共剪西窗烛

    本该早睡却迟迟无眠,蛙声四起忽想起那么一句诗“何当共剪西窗烛”。 无意点开简书,很久没有进来了,不是没有时间,只是...

  • 何当共剪西窗烛

    “怎么样?事可办成了? ” 穿着艾绿色旗袍的瘦小女人热切的迎上前去为男人脱衣,她声音轻婉的询问一句,男人却没有给出...

  • 何当共剪西窗烛

    对于李商隐这位晚唐诗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太多的关注。只是今晚,面对这首《巴山夜雨》,我一读再读,想着要写下点什么。 ...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何当共剪西窗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词:琐窗寒 寒食——何当共剪西窗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vw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