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蝜蝂之死

作者: 咖啡哥101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20:04 被阅读325次

常言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懂得取舍,否则结局可能会一无所有,就像柳宗元笔下的蝜蝂一样。

蝜蝂在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蝜蝂即使疲惫到极点也不停止,最终力竭而亡。它之所以会死,并不是因为它缺少什么,而是它实在不懂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这种“得”并不一定是指物质上的回报,或者是金钱上加增。它可以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或者是心灵上的慰藉。从这个角度讲的话,可以说,有舍必有得了。

在英国的乡村,很多当地人会在自己的前院种一些花草树木,并悬挂若干个盛放鸟食的小器皿。当然,这笼子倒不是用来捉鸟的,而是为各种鸟儿提供食物和水。主人每个月都会到Tesco超市买很多鸟食,尤其冬天下雪的时候,这花费就更大了。少则几十英镑,多则上百。为什么他们这样做呢?他们得到什么呢?鸟儿们吃完就飞走了,不留下一点儿痕迹。可是,当春天来的时候,这主人的院子常常长起了各种各样的小花小草,美丽极了。原来,鸟儿们的粪便里有着各种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一发芽就点缀了整个院子。主人在平时,拥有了各种悦耳的鸟鸣,在冬雪后则收获最美丽的春天。这种“得”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主人看是“傻”,似乎只是一味的“舍”,其实最后还是收获满满。

反过来讲,是否存在一种只“得”不“舍”的状态呢?这是肯定有的,比如说蝜蝂。它只是一路上“搜刮”,却没有任何放弃,结果它的“得”反而成了一种负担。可以说,它的“得”并非是获得,而是失去。失去了前行的意义,最后连自己的生命也失去了。

蝜蝂是可笑的,但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像蝜蝂一样可笑的人。柳宗元说:“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很形象地写出当今很多贪官污吏的生存画面,他们就是活生生的“蝜蝂”,一心只想“得”,最终连自己的自由或生命都“舍”了。

舍与得常常困扰着每一个前行人的脚步,也常常困扰着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我们想走得更远,想飞得更高,则更需要学会“舍”,而不是“得”。也只有当一个人学会了“舍”,他才算真正有了“得”。

相关文章

  • 再谈蝜蝂之死

    常言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懂得取舍,否则结局可能会一无所有,就像柳宗元笔下的蝜蝂一样。 蝜蝂在爬...

  • 蝜蝂之死

    声明:本文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为“夏至东隅”公众号 文责自负 “蝜蝂者,小虫也,善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

  • 【练笔】蝜蝂之死

    蝜蝂之死 》》》 一些念头在蝜蝂意识到自己原来是蝜蝂之前就产生了,只不过这一次来得尤为强烈。小虫子在心里戳了一下自...

  • 【随笔】蝜蝂之死

    蝜蝂之死 /北箖 一些念头在蝜蝂意识到自己原来是蝜蝂之前就产生了,只不过这一次来得尤为强烈。小虫子在心里戳了一下自...

  • 蝜蝂传

    如今重看,柳宗元的《蝜蝂传》,觉得柳大诗人对过程以及人情世故看得太通透了[社会社会] 蝜蝂传 作者:柳宗元 蝜蝂者...

  • 蝜蝂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今日读蝜蝂传与道德经,顿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理,谨记。 01.蝜蝂传 唐 · 柳宗元 原文: 蝜...

  • 自然界的“清道夫”与“嗜取者”小虫的归属|读柳宗元《蝜蝂传》有感

    之前读到了刘宗元的《蝜蝂传》,对蝜蝂这个小虫产生了好奇心,文中说“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这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总觉...

  • 蝜蝂

    文/见鹿 柳宗元有一篇文章叫《蝜蝂》。 蝜蝂(fù bǎn),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 它外出游玩的时候,无论遇到...

  • 蝜蝂

    据说古书(往上倒腾可以追溯到《尔雅》)说有一种名叫蝜蝂(fùbǎn)的虫,其习性超级爱好负重,无论爬行到哪...

  • 初中语文99个古汉语词汇

    01 zhì pū【踬仆】【释义】跌倒。【例句】柳宗元《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谈蝜蝂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ws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