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

作者: 仁芯陌恻 | 来源:发表于2017-05-29 22:37 被阅读20次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是在喜马拉雅听完的,我喜欢一边做家务一边听书。看完的书已经在学着写读后感。这听完的也试着写一些感想吧。

在近百岁的高龄写书,真的是佩服了杨老师。先是描写了钱钟书临走时时候,一开始说是去了古驿道,再找到了在船上。后来才明白原来是用客栈,船,古驿道,来形容家,医院,和两者之间的路。

作者没有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丈夫在医院病重时候的样子。而是用虚幻的船,来形容丈夫一天天像随水飘逝的生命。自己可以送了一程再送一程,直到最后看见船顺着流水消失在云层里。

多么唯美的画面啊!没有冰冷的医疗器械和吵杂热闹的医院。没有孤寂落寞的家和川流不息的探病者。作者把这一切的真实都隐去了,只描述她想象中的优美的意境。

她把故事讲的像散文一样美,把生离死别写的像梦境一样美,把凄凉悲痛的心情写得满含诗情画意的美。

在描写女儿园园因病去世的情节时。作者把这些都当做自己的梦,自己做着这一系列的梦。在梦中看见女儿住院,医治,离去。女儿临走还来船上看望爸爸。这些似梦似真的讲述,让我亦幻亦真,跟随她失亲的心,一起痛苦,一起流泪。

剩她一个人,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把过往的事情娓娓道来。从和丈夫一起出国读书,到女儿的出生,到回国工作的时光。就连被红卫兵折磨的事情,也被她写的诙谐幽默。

回忆种种往事,让她有了又和亲人们在一起的感觉,既亲切又温暖。

我们仨,很朴素,很单纯。我们与事无求,与事无挣。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

希望“我们仨”也可以幸福度过这一生。

相关文章

  •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记述了他们这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63年...

  • 2019-10-13《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读完《我们仨》,我从杨绛女士的视角体验他们的一家人的生活。钱钟书先生,博学、宽厚,不争,但也有像...

  • 有一种感人至深的亲情,叫“我们仨”

    杨绛先生的书《我们仨》读后感悟…~ 《我们仨》这本书在第一部分的内容里,我们走进了杨绛相继失去女儿和人生伴侣的那段...

  • 娓娓道来的水墨流年

    ———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所著,最初设想,这本书由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

  • 走到人生边上

    之前刚刚发布了一篇有关杨绛先生作品《我们仨》的读后感,今天便来写她的另一本书--《走到人生边上》的读后感了。 “本...

  • 读杨绛先生《我们仨》有感

    今天是我加入简书日更的第一天,刚好借这个契机把《我们仨》的读后感记录下来。 第一次读《我们仨》是在高一,那时候我处...

  • 2018-12-28看书收尾

    2018的最后几天把基本没看完的书看完了,有三本《流浪地球》、《人类简史》和《我们仨》,简要记录一下读后感。 《流...

  • 不逛街的钱钟书

    ——《我们仨》读后感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说这本书应该倒着读。不以为然。 杨先生慧慈。 人生走到尾声,曲终人散,大多...

  • 《我们仨》读后感

    想了好久这篇读后感名字,可是读书太少找不到好的词语。 《我们仨》周末两日时间读完,阅毕心中是痛?还是暖?就是不能平...

  • 再读《我们仨》之感

    最近再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应该记录点什么...

网友评论

  • 芾彼甘棠:当初我看《我们仨》的时候其实开始翻得很快,但是慢慢的到后面就越来越被杨绛先生的文字所吸引,平平淡淡才是真。特别是我看到先生写的lipton红茶的时候还专门百度了一下,结果就是立顿!😄那时还卖了一大包立顿天天喝想着喝了会不会像先生一样,也是天真。
    仁芯陌恻: @芾彼甘棠 😅

本文标题:《我们仨》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yl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