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悟一盏人生
我最早的旅行初体验,应该是在读小学四年级那年的暑假,坐火车去远嫁湛江的姑姑家。实际上那一次并不算是旅行,探亲或许更为贴切些,但是却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坐火车远足。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火车总是特别的慢,逛次逛次......像个有气无力的老水牛拉着一辆破牛车在铁轨上悠然前行,一点都不着急。那时候的火车站点总是特别的多,几乎沿途的小镇都能照顾到了。我们是夜里十一点从家里走路一个半小时到镇上小车站坐车,到达湛江火车站天已经放亮,然后搭乘班车到黄坡马兆下车。姑爷怕我们不懂路天没亮就踩单车两个小时出来等,然后叫摩托车搭我们去到家里,他踩着车在后面跟着。那时候湛江海湾大桥还没有建,班车都要从渔人码头渡轮过海,坐船看到大海和海军舰艇的新鲜感终究抵消了旅途的颠簸劳顿、饥饿困乏。
物质的贫困束缚了人的行动,从而限制了人的思维与眼界。我真正意义的旅行是高中生活开始。每个假期都会约上好友骑着车穷游,三年高中,已经是把周边的城市、景点都游历过了,算是弥补过往的遗憾。最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高考之后,用饿肚子节省早餐费的钱大手笔买了辆山地车,和五个要好的同学一路向北直奔武汉长江大桥然后成功返回学校填报高考志愿。时至今日,那次“自驾”之旅,仍然是高中班级群里的美谈之一。
人是会长大的,因为累积了经历,眼界会有所提升。当然,并非单纯的从经济进化到奢华,而是体验的层次之多少和深浅。有时候,在最基本的青年旅舍更可以深入体验不同地方的民情文化,但最奢华的酒店也能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观感,二者结合起来就能丰富自己的历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旅行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吃和住完全取代了以往的观光和购物,无论旅行到哪个城市,比如去武汉或者成都或者重庆,又或者西安,首先会查询的是当地的美食餐饮,行程以吃为主轴,安排预订好每天要大快朵颐的餐馆或美食街之后,然后以此为基础安排休憩地方,绝不能随便将就委屈自己,一定要有舒适的大床。
以前以景点为主的背包年代,食,似乎被忽视了。几乎不管味蕾,三餐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或者是赶下一个景点,几乎都以快餐方便面就地解决。现在出游以美食为主,吃的不一定要贵,但要有味道要地方特色,最好还能从中了解不同的风俗和美食文化,从另一种角度看大千世界。以前吃一餐15分钟,会认为那是浪费宝贵的旅游时光。现在为了一道美食佳味,排队上几个小时就为那一口好,或一个晚上吃几餐,是精彩节目。可见人是会长大会变的,不光是钱的问题,心态与思维才是最关键。
至于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逐渐衰退,不可避免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记得有一次在桂林阳朔,因不巧是旅游旺季,艰难地入住离市区较远的一家看起来不错的酒店,但订错了房间,不是大小的问题,里头有点昏暗,冷冰冰,最难受的是床上被单看起来像是洗不干净似,或是心理作用,躺下去没一下子觉得全身发痒,就是睡不好,愣是瞪眼看天花板一个晚上。这是很多荒野旅游地点“一般”酒店的通病,这问题只有真正的高端精品酒店能解决,所以到荒山野岭我会在能负担的能力之内,入住最好的酒店,因为渐渐敏感的体态和要求渐高的心态实在不能再像年轻时那么不介意和无所谓。
当然,很多高端度假酒店的对象非富则贵,像我这样的一般普通人未必负担得起,但那不表示我们不能去多认识。若我们老将“这个那个太高档不适合我这种一般人”的论调挂在嘴边,拒绝去看拒绝去发现,只会让不懂的人给抛离得更远,也无法启发“要努力奋斗终有一天我能成功”的心灵激励。看看并不必花钱,所以我常常喜欢翻阅旅游杂志和浏览旅游网,就是因为没机会尝试体验,所以才更要通过翻阅浏览来认识,望梅止渴有时也是乐趣。
如今,在野外露营度假更让久住城市的人惊艳,如何与大自然共处不破坏任何生态的努力,能在清翠的鸟鸣声中睁开眼看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很更让人着迷。
随着旅游越来越普遍,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一般景点渐渐被我们看完,以吃和住来规划旅游内容和记录旅游体验,不仅更能紧跟时代步伐,也能让我们摆脱千篇一律对各地老旧景点一而再再而三的风花雪月描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