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哲学的相似地方:representation。重新看见世界
艺术家的看,与我们视觉用的看不同,看到日常看不到的东西
艺术家与哲学家的模仿不在于学术伦理的问题,在于承认自己有没有原创性的问题,学术工作,在于原创性
办公室挂画绝对是原作,不会挂复制品。
形上学:我们如何通过语言和文字将我们的想象力重新展现在我们可以理解的生活世界中。我们要不断通过论述的方式,让这个想象出来的生活世界变得很真实,感觉上是可以认知的对象。我们在形上学发展过程中往往弄不清楚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想象出来的世界还是真实的世界,还是将原来潜在成为真实的世界的实现的过程。
生活中我们最在意的东西,很有可能都是想象出来的东西。
我们生活中很在乎贫富差距,吃不起营养午餐的孩子…… 实际可能并不存在。
哲学家将想象出来的东西说成是真的。
艺术家多大多数都是穷苦潦倒。
艺术家看到的世界与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你看到的是鸭子还是兔子?不同角度
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要看到世界的内涵。
我们生活的世界都是构建出来的世界。
以人为中心:人的视角看世界
日本的科技进步反而让他们不快乐,每个人都很紧张。
超前服务,怕你睡觉,椅子上安装防止睡眠设备,人完全被技术操控
人本身活着,完全就是依照经验在修正的机器。只要经验上许可,精神上讲不清楚无所谓
日本:几乎没有哲学。
有用没用是心理上的认知。
展现自我的过程中,无法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
英国的伟大:法律,他的殖民地都在想办法继续当英国人
功利思想可以启发个人的创造性。
拒绝伪善假道学
人是最受尊重的动物– 宗教达到顶峰时代的艺术家要想办法展现出看到世界不一样的内涵,同时又要让人看不出来他看到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文明-真,道德– 善,教育– 美
教育程度不高,只看到真;自我提升看到善;继续教育看到美
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美感。
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去日本,看到的是清洁,效率高,老龄化。教育程度高的人看到日本,牺牲了自然,限制了自由,产生了很多副作用。日本是比较早开化的民族,受教育程度比较高
始作俑者:不忍心活人陪葬,改用陶俑
不敢学习哲学的工程师,学建筑学。
工程师思想:使命必达。
艺术家:只会反对现实世界。基本上就是不,基本上是负面思维negative thinking
工程师,要尽量灌输positive thinking。人喜欢听好听的。没有哪个工程师说这个不可能。
哲学中最大的逻辑:power of negation 反对的力量
来大学读书,没有得到的就是没读大学面对的困难
艺术家没有日常的道德感,否则会影响他们的创造。一个画作,为了销售才取的名字,创作过程中只有真实的情绪(是理念拉着他去创造)
艺术最能引发人的情感
社会主义国家很重视艺术。很重视绘画艺术中所展现出来的永恒的价值
艺术家创作过程中,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而且这个对绝对不是自私的对
当你觉得你对的时候,生活中没有这种依附的传统去证实你是对的。艺术家依据悲天悯人的情怀作为创造力的源泉,很多艺术家很多人死后画作才可以卖出去
艺术家本身都是非常具有叛逆性的,
学艺术教育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学到什么。
创造力只知道大概知道不能做什么,并不知道可以创造力能做什么。
艺术家放荡不羁,找灵感
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事政治?会讲故事的人,最好是矿工的子弟,妓女的儿子…
美感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认知是主观的,但认知的方式是客观的
我们每个人对美感的初步认知,在理性的基础上是相对客观的。可是美感有一个特别的条件,它不耐俗。反复操作多遍以后,每个人都按照美的标准调整成一样的化,反而与别人不一样的是最美的,因为与众不同。
美感像肥肉,吃不到想,常吃会腻。
这个人各方面都好,就是不稳定。
有一件事情你认为是对的,你就会与别人分享。所有人都喜欢与别人共享真实
柏拉图洞穴的故事,一个人在洞穴呆久了,一旦离开洞穴看到外面的世界,他不是让洞穴里面的人继续呆着,而是跑回洞穴与大家分享外面的世界。
名画的特点:画工细腻,改变时代的风格,巨细靡雅
害怕不被理解的痛苦。
真善美都有真的属性,但美很难解释。
其实这都是世界的不同表征而已,并不存在绝对的真假。表现的方式就是美感的展示
真正的政治艺术:你有你的立场,同时你又可以通过幽默感化解与你立场不同的人的可能的冲突。
张大千敦煌摹拟出来的佛像是最美的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西方的认知以不连续性为主轴。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认知有不同的思想与风格的转变
中华文化以连续性为主轴
别人似曾相识,只有你一个人眼睛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而且要呈现出来,这才是价值。这才是创造的源泉,创意。(如果到死别人也看不到,这样就会没有价值- 神经病?),你看到的东西将来可能会被证实,这才是创意
既然别人看不到,你又怎么看到?既然你看到的东西将来会被证实,你怎么样属于客观的部分?如何证明他有客观的价值,这种认知的结果是怎么样成立的?个人与宇宙的结合就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人是活在自然中的,这个自然部分构成生活当中既能限制我们,又能改造我们的部分。时间可以证明我们的努力,但我们不可能真正的改变自然。人与宇宙的结合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状态。如一座大桥设计寿命99年,人不可改变自然规律。
人是理性的动物,透过语言的力量可以沟通
大陆大学:采用德国的分类方式。分科刚好是将人从宇宙整体中剥离出来,让人觉得不快乐。所以书读的越多,越没有创意可言。书读的越多,钻研越深越尖,本学科以外的东西了解的越少。
美国是通识教育。日本专业教育。
功利化就是庸俗化的过程
任何东西只要问有用没有用,就马上trivialization,无用化
个人主义社会最大的悲哀,就是当你孤独需要人安慰时,你找不到人。
你为什么不要小孩?你这是破坏整体论,破坏自然的力量。过了这个年龄想要小孩还要不到呢,有了小孩整体是快乐大于痛苦的。
一个单独个人的快乐没办法理解,一个人要属于一个整体才会有快乐。一个人只会有爽与不爽,谈不上快乐。
艺术创作:否定一个个体,强调个体与整体的结合,如果没有达到这点,很难说这个艺术品有价值。如果有这点,哪怕是模仿,比如张大千的临摹佛像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为什么好的大学都是来自宗教团体而不是国家单位?为什么国立大学完全没有立场?真正让我们个人与真理结合的是一种宗教的信念,没有宗教的信念国本是什么东西?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盲点。宗教教育告诉我们,我们一直朝着灯塔光的方向前进,至于灯塔底下照不到的地方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这就是教育的本质,艺术家的创造也在这里。
艺术家要有点哲学的素养
学生运动:年轻人要突破限制,要有美感,要通过时间来证明。
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让我们忘掉自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误以为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就是自然,这种认知与原本自然的情感会构成冲突,艺术家要表现的就是这种在行为上造成限制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其实是动态的。
自我呈现的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
彰显宗教的同时,也作为规范的突破。
所有行业中,最喜欢哲学的是建筑师
艺术家与数学家差不多,绝大多数人都有表达障碍。数学家有钱,艺术家大多数穷苦潦倒
艺术首先是艺术作品本身,还是附加价值。附加价值就需要有论述的空间
艺术家最庸俗的题目,就是无题。
科学讲求建构,当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提出新的理论来替代旧的理论,这是科学发展的过程
哲学是有意识的看到别人构建的世界进行结构。让所有人认为有效的结构是需要被打开的。
相对论取代牛顿理论指出牛顿理论的限制,这是科学的科学发展进步的理由
科学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做判断
艺术是在超越的基础上做判断
艺术家创造过程中认为自己是对的,这个对并不一定是对。艺术创作是按照艺术家一个人的思想在发展,不在乎对错。
如果坚持己见的人到了拒绝沟通的程度,那他就永远无法取得进步。
我们在追求客观性发扬的时候,个人的创造力到达一个阶段要说明的能力,否则只能用时间来检验它,这不是我们的问题,因为时间超越我们。如果当下你讲不出理由又坚持己见,面对的代价就是被理解的可能性降低,说理由捍卫自己的立场只是被理解的可能性增加一点而已。这都是个人选择,无所谓对错。
艺术家的创造历程,可能有点神秘的过程。
[if !supportLists]1- [endif]艺术就是再现(经过人的思想包装进行再现)。
[if !supportLists]2- [endif]艺术家本身在实现作品是不够的,活在文明世界中艺术家还需要有文字来表述它。艺术家的手是被上帝吻过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只是在上帝的推动下进行表达。他不知道自己能画,他就是能画。艺术家要说出来自己在做什么。
用神秘世界见诸整个世界并不稀奇,只能吸引层次低的人。如果要见融于整个学术界,见融于整个学术体系,一定要说出来你在作什么。
任何事情没有说出来是没有用的,直接做出某种行为只会伤害别人。写不出来的的行动就是义和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