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就好
《都挺好》大结局,晚上十二点刷剧,流出来的泪水不知道会不会让我掉二两称,反正第二天的眼睛是疼的肿的。
具体剧情不再絮叨,说几点感受。
1、成长的过程是疼痛的
人的成长不止是身体的衰老过程,年龄的增长过程,更重要是,心智的成熟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人的智力包括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这里先介入两个概念。
一般来说,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天赋。液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液体能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都有发展,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速度日趋平缓,但随年龄增长会有所增长。
人的成长其实是晶体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与经历有关、与后天所接受的教育有关。无论你曾经是妈宝男还是妈宝女,任何一个人都是要成长的,只不过付出的代价不同而已。明成的成长代价是有些大的,死了妈,进了牢,离了婚,卖了房,才重获了成长。但不管如何,成长了就好,爱情没有结束,亲情也还在。
与明成相比,明玉对成长的疼痛感提前了很多,小小少年,不能买必须的学习资料,不能报心仪的学科志愿。我觉得,明玉是整个电视剧正能量的存在,人生过得很挣扎,这一点估计现在的小屁孩们没法体验,倒是到任何一家饭店吃饭可以签单,可以将工作和人生运筹与帷幄,这是多少人“望尘莫及”的事儿,会让人羡慕不已,不过,人说,长痛不如短痛,挺过来了,就好。明玉目前的一切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尽管,听到这句话,你估计要“呵呵”,但不可否认,不经历一两次打击的人生,不叫“真正的人生”!
都挺好,就好2、原生家庭
——刻在一个人骨血里的标记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么一种情况,也许你是第一次与一个小孩碰面,但只要跟他(她)说上两句话,便知他(她)就是你某个朋友的孩子。所谓“龙生龙,凤生凤”,其实,这就是说一个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标记了。
纵观电视剧,不难发现明哲身上有父亲苏大强的影子——每次面对问题的基本态度:懦弱、退却、回避、打肿脸充胖子,每次口头禅就是“明玉,你说怎么办?”我是爱憎分明的人,也是脾气暴躁的人,每次看到明哲处理问题的样子和表情,总会有一个念头在胸口——“一脚把他踹飞,哪儿远滚哪儿去”,我一直想世间为何会有“女汉子”一词,后来想想,大概是因为世间一直有苏大强、苏明哲这样的人存在吧。
明玉特别“恨”自己的妈妈,可是,当她处理到苏大强“保姆事件”时,苏大强一句“赵美兰,你是赵美兰”那些的近乎哀嚎的嘶鸣声,一下子让明玉明白自己身上一直有母亲影子的存在。
若说,明玉的人生是挣扎着对原生家庭掏逃离的一生,那母亲赵美兰的一生何尝不是挣扎的一生呢?
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有三个“我”的存在。“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当你挣扎到极限,忽然发现原生是你永远无法逃离的存在,便学会用“自我”去调节情绪,试着学会接受现实。赵美兰和苏明玉,都是最后用强大的“超我”战胜“本我”,最后活成“自我”的人。
我母亲是勤劳朴实的人,从小她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好好做事,很多时候情愿自己受累,不会麻烦别人。所以,我每次遇到问题时,纵然内心有百般厌倦和一百二十个不情愿,也会接受和认真对待,没有一点棱角,我其实特别讨厌自己,可是,却挣脱不了自己的“藩篱”。我有时候会特别心疼我的两个孩子,他们会不会也变成像我这样的人呢?幸好,他们还有一位“喜欢闲适”又“性情随意”的爸爸,我希望他们能像他们的爸爸一样过得随性一点,人生可以轻松一点自在一点,如此就好。
都挺好,就好3,都挺好,就好
不知道你怎么看《都挺好》?
我最早追剧时跟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姚晨演的剧应该不会差,看剧很长时间,我一直纳闷,一个家庭伦理剧怎么会用《都挺好》这个名字。
当我看完剧,发现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些“不完美”也算正常,特别是结局——该长大的长大了,心灵有创伤的被弥补了,就感觉挺圆满,每个人的人生归宿“都挺好”!
追剧的过程,有时候是特别煎熬的过程,明玉在经历对原生家庭创伤的抽离过程那么痛苦,心想能挺过来吗?会不会有什么心理残疾啊?石天冬能接受这么一个有时候像“悍妇”一样的明玉吗?当我看到孟总、蒙太的夫妻间相互疏离,心想,这种富人们的婚姻能挺住吗?还好,都经受住了考验,这“挺好”!
仔细想想,哪有什么完美的人生?张爱玲说,人生就是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每个人经历了很多次想放弃和想挣脱,最终挺过来了,最后的结局,只要“挺好”,就好!
都挺好,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