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秦人的故事】51、野心膨胀

【老秦人的故事】51、野心膨胀

作者: 枫离秋 | 来源:发表于2018-02-09 20:38 被阅读28次

公元前541年,楚国发生内乱。

内乱发生之前,楚国已经有了骚动,这使得郑国人很害怕。

郑国人一想,弭兵之盟后,两国久无战事,不会楚国又想北进吧。

只有子产说:别担心,令尹看来要动手了,不会危害到郑国的,怕什么?

子产说的令尹,就是楚国令尹王子围,所有的动乱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1、弑君夺位

同年,楚国王子围和伍举奉命出使郑国,刚刚走出国境,听说楚王生病,王子围就把工作全部委托给伍举,自己暗自返回楚国。

王子围到了楚国,直接跑到楚国宫廷,要慰问楚王。

这一慰问,就把楚王慰问死了。当时王子围慰问楚王病情之时,直接勒死楚王。

接着王子围,非常干脆地杀死了楚王的两个儿子。

于是大臣们纷纷逃亡,只有太宰伯州犁,没有很快逃走。可能他觉得自己心向王子围,不会被杀。但是王子围哪里管得着那些,直接把他杀死。

楚王被埋在郏地,故称之为楚郏敖。敖不是君王的称呼,只是作为部落的领导人的称呼。

王子围接着向各国发讣告,传到伍举这里。

伍举问:继承人是谁?

答:寡大夫围。

这个回答就有意思了,自古以来,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再不济也至少有血缘关系。

大夫和君王一定有血缘关系吗?王子围以大夫身份继统,完全把宗法制度视同儿戏。

其实王子围的意思很明白,我想杀君王就杀,这个位子,不必以王子的身份来做,以大夫的身份足以,你有什么办法反对?

伍举说:这个措辞不行,你应该以楚共王的长子围这个措辞,告诉诸侯国。

于是王子围即位,是为楚灵王。看这谥号,就知道,这个人不得善终。

薳罢为新任令尹,薳启强为太宰。

当时大臣子干逃亡到晋国,太匆忙了,几乎什么家当都没来得及带。几乎是以流浪汉的身份来到晋国。

晋国人倒也厚道,没有亏待他,跟上次秦国的公子针一个待遇。

2、郑人如楚

公元前539年,郑国的子皮来到晋国,祝贺晋平公新的夫人。

并且私下和韩起说:楚国人每天来责问我国,说我国没有去朝见新任国君。这很让我国为难。

因为如果寡君去了,这回让贵国起疑心,以为我国有二心。不去,又违反了弭兵之孟交相见的盟约,这如何是好?

韩起说:君王如果心向着我国,去又如何。如果心不向着我国,即使每天来我国朝见,这也说明不了什么,寡君还是会猜疑的。既然如此,君王既然心向着我国,去吧。在楚国就如同在晋国一样。

有了晋国的保证,郑国马上就准备好了。

同年冬天,郑简公在子产的陪同下,前往楚国。

楚灵王一看郑简公来了,虽然迟到了,还是很高兴。

于是设宴,在宴席上,赋诗《吉日》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从,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描写的是周宣王,打猎并宴席宾客的诗。

宴席结束后,子产很聪明,就准备好打猎的工具。

果然第二天,楚灵王邀请郑简公去云梦泽打猎。

云梦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是楚国的标志,只有江汉、长江地域有如此大的湖泊。

郑简公一打猎,就打了几个月,一直到第二年正月。

许悼公来楚国,楚灵王就邀请许悼公也去打猎,郑简公也被强行“同去”了。

3、晋有三殆

公元前539年,伍举被派往晋国,传到楚灵王的意思。

意思说:当年弭兵之盟的时候,有一条,叫交相见,不知晋侯能否想的起来。现在,因为近年来多灾多难,去年旱灾、冰雹,寡人希望能讨各国君主的欢心。君王您如果没有忧患,那么希望借助您的威宠向诸侯请求。

意思是什么呢?楚灵王说,我要会盟诸侯,成为新任盟主。

晋平公当然不能答应了,当年说好的,是互相都为盟主。

当时晋国大臣司马侯说:楚王现在自高自大,必有灾祸,你不如行骄兵之计,用来增加别人对他的痛恨,如此我们不打他,上天也会收了他的。

晋平公说:我们晋国有三不殆,分别是山河之险要,兵马之充足,齐楚之多难。这么好的条件,干嘛要这么怂啊。

司马侯说:君王切切不能凭借地势险要作为依靠的本钱。说到地势险要,四狱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这些地方,哪里不险要。但是这些地方,哪个不是几易其手。

身为国君,应该致力于德行,而不是依靠兵马。至于其他国家有灾难,我们怎么能落井下石呢?你认为他有灾难,恰恰是转机也未可知啊。当年晋国爆发骊姬之乱,最后文公上台,使得晋国称霸天下。齐国当年爆发公孙无知的动乱,使得齐桓公上台,齐国至今还在他的余荫之下。如果你仗着那三条优点,目中无人,说不定这就是刺穿晋国的利剑呢?

反正司马侯一忽悠,晋文公晕头转向,就派叔向。

叔向和伍举说:寡君国事繁闹,所以很难腾出时间去楚国朝见楚王,至于其他诸侯,依照盟约约定,自然有去往楚国的义务,不用来晋国打报告了。

伍举听闻此言,大喜过望。

而在南方的楚灵王此时也是上下不安。

楚灵王问子产,说:你说晋侯会允许我会盟吗?

子产说:不用担心,晋侯贪图逸乐,志向不大。而他们的大夫各自都有私欲,也不会帮助晋侯。再说了,当年弭兵之盟的时候,已经有了交相见的约定,这如何能违背呢?

楚灵王问:那诸侯们会来吗?

子产说:会来的,因为他们从义务上看,必须履行弭兵之盟。此外,为了讨君王开心,为什么不来呢?但是有些国家,应该不来,鲁国、卫国、曹国、邾国,这几个吧。因为曹国害怕宋国,邾国害怕鲁国,鲁国和卫国又在齐国威慑下,不得不依附晋国,因此不太可能会来。其他国家,应该都会来的。

楚灵王说:那么这么说来,我的要求,没有不可以的了?

子产说:在别人身上,寻找快意,不可以。跟别人一样的欲望都能成功。

可惜,楚灵王对子产的劝告,完全无视。一心沉浸在诸侯朝见的快意中。

4、诸侯朝见

公元前538年,诸侯们来朝见楚灵王。

中原的鲁国、卫国、曹国、邾国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推脱,来到楚国的只有郑国、宋国、许国、陈国、蔡国、徐国、滕国、顿国、胡国、沈国、小邾国、淮夷。

很显然,来的都是直接在楚国势力范围之内,而鲁国,楚国压根打不到人家,自然他们都不来了。

诸侯们齐聚申地,楚灵王看到这么稀稀拉拉的诸侯,实在没有兴致会盟。

伍举在会盟之前,劝告楚灵王,说:诸侯们要归附有礼之人,现在君王既然要会盟,对礼仪要慎重。霸业是否成功,全看这次会盟了。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王有孟津之誓,周成王有岐阳之蒐,周康王有酆宫之朝,周穆王有涂山之会,齐桓公有召陵之师,晋文公有践土之盟,君王要选择哪一项?

楚灵王一想,说:那就齐桓公的吧。

楚灵王召来向戌和子产,问他们礼仪。

于是向戌献上公爵会和诸侯的六项礼仪。子产献上伯爵、子爵、男爵会见公爵的六项礼仪。

楚灵王于是反复演练。

到了会盟那天,跟伍举说:如果寡人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要提醒寡人。

到了会盟结束,也不见伍举提醒。

楚灵王问:寡人叫你提醒我,你还记得吗?

伍举说:君王做的非常好,还纠正什么呢?

楚灵王一高兴,就召集诸侯,去武城打猎。

当时,宋国的太子佐晚到,楚灵王在打猎,没有接见他。

太子佐来的时候,应该也是知道王子围是个什么脾气,这心里是七上八下。

此时,楚灵王派人来了,没有责怪太子佐。

反而向太子佐道歉,说:寡君恰巧在武城祭祀,冒昧地迟到来接见你。

但是楚灵王并不是真的改了他的本性,他知道太子佐来了,故意谅他在当场。并且事情很快就起了变化。

在会盟接近末尾的时候,把徐国的君主扣押起来。

罪名是,他是吴国的间谍。

一国之君,当间谍,闻所未闻啊。但是诸侯们都不敢询问。

那么为什么呢?楚国官方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徐国国君的母亲是吴国人。因此,徐国国君是间谍。

其实楚国为什么这么说呢?说白了,楚灵王生气了。没有原因就是最好的原因。

楚灵王看到会盟的诸侯没有一个有份量的,就把怒火撒到了会盟者身上。

楚灵王看到诸侯们都吓傻了,于是提了一个更为荒唐的要求。

要求会盟之人,和他一起去讨伐吴国。

伍举都看不下去了,对楚灵王说:我不是跟您说了,会盟要重礼吗?诸侯因为盟主重礼,才来听从他。否则当年夏桀、纣王、周幽王因为对诸侯显示骄纵,诸侯们纷纷离心离德,现在君王您也如此对待诸侯,恐怕会重蹈覆辙吧。

楚灵王不听。

子产看到楚灵王的一系列举动,对向戌说:我现在反而不担心楚王了,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骄纵不听劝谏,不超过十年。

向戌说:对啊,他作恶不会太远,任由他折腾吧。

于是同年,楚灵王率领诸侯联军,攻打吴国。攻下吴国的朱方。

朱方住着一位名人,庆封。此时被楚灵王抓住。

楚灵王一想,这得公审啊。

伍举就劝谏,说:如果你要公审庆封,恐怕不妥。为什么呢?谁没有缺点,如果您没有缺点,你可以公审。如果庆封反咬你一口,把你的缺点公之于众,反正他要死了,狗急了还咬人呢?

如此,难道不被诸侯们耻笑吗?

楚灵王不听,为了给各国的臣子做个榜样。

让庆封背上斧钺,让他喊:千万不要像齐国的庆封一样,杀他的国家,削弱国君的孤儿,来和他的大夫们会盟。

春秋时期多讲礼节,死还让他如此死法,也亏楚灵王想的出来。

于是庆封大声喊:千万不要想楚共王的庶子围(楚灵王),杀了他的侄子,还寡廉鲜耻地和诸侯会盟。

诸侯们听到此言,都忍着不敢笑。而楚灵王的脸红一块、白一块,命令人赶紧把他杀了。

杀了庆封了以后,率领诸侯灭亡赖国。

赖国的国家双手反绑起来,嘴中叼着玉璧。士坦背,抬着棺材。

楚灵王竟然不知道他们干什么,询问伍举。

伍举说:这是归顺的礼仪,当年楚成王攻克许国,许僖公就如此,成王亲手解开他的绳子,接受他的玉璧,烧掉棺材,如此表示赦免他的罪过。

于是楚灵王按方抓药。

接着,把赖国的百姓迁到鄢地。

楚灵王回国以后,灵机一动,不如让许国人迁到赖国。因为许国忠于楚国。

于是派人去赖国筑城。

但是楚国大夫申无宇激烈反对,他说:楚国想召集诸侯,诸侯就来。想打别人,就打别人,想筑城就筑城,国君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如愿,百姓还能安居吗?百姓不能安居,谁能受得了?

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总有一天就会生起祸患。

筑城之事还在操作中。

同年冬天,吴国为了报复楚国,攻打楚国。楚国东部又发生水灾,于是只能停止了筑城的工作。

相关文章

  • 【老秦人的故事】51、野心膨胀

    公元前541年,楚国发生内乱。 内乱发生之前,楚国已经有了骚动,这使得郑国人很害怕。 郑国人一想,弭兵之盟后,两国...

  • 老秦人

    纠纠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近段时间刷了《大秦帝国》,果断追剧,连刷两遍,舍不得放下。又连读了孙皓晖先...

  • 【老秦人的故事】9、秦之霸业

    书归正题,一直讲春秋历史,结果把秦人忘了,可就偏题了。我们在第一讲讲到秦族的发展历史。(见,【老秦人的故事】1、秦...

  • 【老秦人的故事】56、绝命政变

    讲完了晋平公的一生,就该讲讲另一大国楚国的君王,楚灵王。 前面讲过楚灵王造了一座大宫殿,名叫章华宫。然后非要鲁昭公...

  • 【老秦人的故事】94、天命之年

    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事业逐渐发展。此时他很有理想,毕竟这时的他还是个年轻人。 我们看待历史人物,往往会束缚在他某个...

  • 【老秦人的故事】104、终极价值

    孔子从匡地能够幸免回到了卫国,住在了蘧伯玉的家中。 但是却引发了一起绯闻公案。 卫灵公那位美而淫的夫人南子,听说孔...

  • 【老秦人的故事】112、内在逻辑

    前面,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欧封建制度和西周的封建制度大体类似,何以西欧走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走入了皇权...

  • 【老秦人的故事】77、复仇之路

    上面我们讲过,伍奢被杀,伍子胥逃亡海外。那么伍子胥是如何逃亡的呢? 伍子胥首先打算出楚国去宋国。 他为什么出宋国呢...

  • 【老秦人的故事】81、吴国崛起

    吴王阖闾夺权成功以后,就让伍子胥做行人。 吴王阖闾对伍子胥说:寡人想要让吴国强盛而能够称霸,您觉得应该怎么办? 伍...

  • 【老秦人的故事】82、孙武练兵

    上面说到,吴国在伍子胥和吴王阖闾的执政之下,国力逐渐强大。两人厉兵秣马,就想对强大的楚国发动战争了。 因此他们通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秦人的故事】51、野心膨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yq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