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的误区

作者: 爱文者小诸葛 | 来源:发表于2020-04-06 18:27 被阅读0次

    早教全称是早期教育,是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以儿童早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不仅应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周岁至3岁儿童除上述训练外,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但是呢很多家长对于早教有很多误解以及误区。

    误解是指家长对于早教的解读有错误的看法,按照绝大多数家长对于早教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四点误解:

    一、早教教育的对象的误解:很多家长认为早教的对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其实不对,早教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二、早教目的的误解:在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

    三、早教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误解必会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年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父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提示卡片来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这一小时里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

    四、早教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并不说不能灌,而是不能每时每刻都用这种灌输式教育。

    以上四点是我们绝大多数父母对于早教的误解,甚至说是教育的误解,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一个个体,他人培养的方式不一定适用自己的孩子,就像植物一样,每种植物的培养方式是不同的,每一种植物生长的环境也好,生长的模式也好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也有一样,那就是大多数植物都需要水分,营养,阳光等等,孩子也一样,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个孩子在某些方面又是一样的,比如他们都会伤心,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父母的爱。这些不光是孩子,连大人们也都是一样的。对于孩子来说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他们的特长和兴趣是不一样。

    然而,家长对于早教有误解后,也有很多教育中的误区,下面就一一举例:

    一、不准掰手指数数:有些父母,在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觉得掰着手指头数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智力开发。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其实最正确的方法就是在孩子们数数时可以先数数手指,纽扣等等物品,逼近刚开始接触数数时,孩子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就像我们大人来到一处新的地方工作,也要适应一下这个地方的人脉啊,环境啊等等,连大人都需要适应,何况一个几岁的孩子刚接触数数,数数对于我们大人而言很简单,可是别忘记了他们是一个小孩,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小孩,我们大人接受过教育自然知道,可是没有接触过教育的孩子一开始你就让他们心算,这不是杀鸡取卵,拔苗助长吗。

    二、过分的溺爱: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其实这是不对的,过分的溺爱会造成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一个犯罪的种子或者会变成一个生活不会自理的人。爱孩子这没错,但是,爱如果没有节制,那么它就是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刀。在2011年在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位22岁,在国外留学的学生汪某突然向自己的母亲连刺九刀,这活生生就是一幕人间惨剧,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就是这母亲太溺爱自己的孩子,才造成悲剧。过分的溺爱会让孩子觉得,什么都是我的,我要什么父母就给我什么,还会帮我做什么,但是如果某天父母不答应给自己买什么了,那他就会走向极端,就像2011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刺杀母亲的事件一样的人间惨剧,正确的方法就是,家长应该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让宝宝自己爬起来等他们能自己做的事家长就不要去帮忙这样才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采取正确科学的早教方法,家长就能让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长,避免走一些弯路。

    三、早教等同于学习:其实早教等同于学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早教不等于学习。比如孩子1岁以内学认字,3岁以内学外语。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至3岁的孩子正处于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教的重点是把握好语言、智能、体能、感官等七个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和规律,采取鼓励性学习,创造快乐环境,开发其本身已有的潜能。开发体能、想像力、社交能力的娱乐课;帮助记忆、提高语言能力的音乐课;提高想像力和体能的艺术课比单纯的学习和机械记忆更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

    那怎样的方法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这里是指0到3岁的孩子)呢,很简单,以玩为主,教学为辅。其实我们有很多玩具对于孩子的智力开发是由帮助的,比如简单的拼图,七巧板,积木,画册等等对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外加父母的参与,在婴幼儿玩的时候,父母的参与是很重要的,这样能增加双方的感情,心理学家说过,互动能够增加双方的感情。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互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增加感情的方式。

    初生婴儿认识周围世界,和外界取得联系是通过感知觉来实现的,因此对婴儿的教育应着手于发展感知觉方面的训练。所谓感知觉,是指人类通过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觉器官,对周围环境中物体的颜色、气味、味道、形状等各种特性的认识。父母应该及时给予婴儿适当的刺激,锻炼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以及相应的神经系统、大脑等有关部分,促进婴儿智力的发展。以下是简单几种比较科学的家庭早教建议:

    有些舒适的音乐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婴儿一般都喜欢音乐,所以听一些悦耳的音乐可以给婴儿快乐的刺激和满 足。经研究表明,多听音乐的婴儿与一般发育的同龄儿童相比,眼神和表情要机灵得多,动作和语言也要早熟一些。但给孩子听音乐时要注意音量不要太大,同时音乐的声源不宜离孩子的耳朵太近,以免损害小儿的听力。

    让婴儿动手动脚。婴儿动作的发展,反应了神经系统的健全和发展程度,因此婴儿要加强动作训练,多活动手脚。5—6个月后的婴儿可以自己玩玩具和实物了,一般多挑些色彩鲜艳的玩具让婴儿玩耍,品种要经常调换,以提高他的兴趣。此外,还应适当地让婴儿在床上练习翻、滚、 爬、蹬、踢等。动作的发展增加了孩子对外界接触和观察的范围,可提高他们对外界认识的能力。

    让婴儿多接触大自然。1岁以内的婴儿应经常到大自然中,如抱他们去公园或田野,看看绿色的世界,看看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接受自然美的熏陶;可带他们去动物园看各种动物,或看家禽、小鸟等,提高婴儿观察的兴趣,发展其好奇心;经常可抱婴儿去看看商店中陈列的各种商 品、画片、模特儿等,在观察的同时,对孩子进行亲切的解说。这样,不仅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视觉、感觉和听觉,丰富 婴儿感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孩子良好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另外,经常在大自然中出现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的沐浴和活动四肢,使婴儿的身体健康成长。

    让婴儿多与成人交往。为了发展婴儿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大人应该多跟婴儿接触,经常与孩子“说话”、“提问”,引逗他们发声和发笑;训练他们叫“爸、妈”等单音词,教他们做些简单的动作;给他们讲解画片的内容等。成人,经常与婴儿交往,不仅使他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 发展,同时能使他获得一种身心发展的重要环境。不仅孩子身心感到舒适、愉快和满足,而且婴儿的智力能也得到发展。

    总之对于初生的婴儿来讲,早教要以玩为主,以养为主,教学为辅的方式是比较科学的,效果也比较可观的,相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最终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最终孩子的心理上的伤害,我们一辈子都会无法治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早教的误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zuoctx.html